擔任校長的陳子鴻不諱言,草創時期很多事都要自己摸索,「最大困難是沒有人做過這件事,我們是摸石頭過河,邊做邊改善。」估計包含建置硬體設備在內,已投入約3千萬元創建資金,而且持續增加中,推算接下來每年營運成本也在3千萬元上下。預計每年安排5到6期課程,每期招生70人左右。
對照龐大租金和人事等營運成本,陳子鴻坦言僅靠學費難以回收,期望從學員中挖掘潛力新星,為產業培養優秀音樂人,也可藉藝人經紀模式賺取收益。
陳子鴻強調培育人才的重要性:「曾經台灣流行音樂橫掃華人區,慢慢現在覺得力量好像沒有那麼大。我不覺得是下一代不夠好,我覺得他們都比我們好,所以也許我們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把這些資源導給他們,助他們往外發展。」
他表示,早期的音樂創作者像在做手工業,「在家拿一把吉他默默寫,寫完拿出去問人家有沒有要用。」但新生代是共同創作(co-writing),之所以設置教室、錄音室等設施,就是要提供學員場所,由老師在旁輔助,每個人把專長拿出來,極有可能創造出不一樣的東西。
美國總部營運至今,線上和實體課程共有超過400人報名,135人拿到結業證書,學習成果獲亞歷桑納州立大學承認,可扣抵學分,當中不少人已順利進入業界工作。比照美國模式,台北校區課務總監吳貞儀也極力爭取與台灣現行教育體制相關科系合作可能性,包括文化大學音樂系、城市科技大學流行音樂事業系等。
接下來1500聲量音創學院將陸續在亞洲地區設立分校,規畫11個點,除了台北分校,預計於7月成立北京分校,馬來西亞、印度、印尼和新加坡等也在名單之列,陳子鴻也會把在台北開疆闢土的經驗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