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秋遠在臉書發文表示,以前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認真工作,就會有成果」,但隨著年齡增長到接近中年,他越來越覺得,那些所謂的心靈雞湯,根本就是瀉藥。
呂秋遠以自己舉例,若沒有穩定工作的爸爸、關心自己唸書狀況的媽媽、加上他們給的一副算健康的皮囊、被壓扁也會膨脹回來的心靈,自己要怎麼從一個偏遠地區長大的孩子、國小想買課外書總是被拒絕、到國中才開始學英文的窘境下,變成一個律師?
呂秋遠認為,買書閱讀、學音樂、學體育、參加校外教學等,在現代任何一個有能力、有意願照顧孩子的爸媽來看,都是理所當然的「窮不能窮孩子、苦不能苦未來,對不對?但,這個就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一樣的廢話」;他強調,起跑點就是家長,跟孩子有什麼關係?
呂秋遠透露現實面就是這樣「為什麼不栽培孩子?就沒錢啊!能活下來就不錯了,生吃都不夠,誰跟你講晒乾?」,他表示,當年自己爸媽要養3個孩子,剛進公司,薪水只有5,000元,到退休時還是只有5萬多元,一生貢獻給這個家,還能對爸爸要求什麼?他呼籲「不要再問為什麼別人的小孩為什麼可以學測滿級分、可以上耶魯哈佛;為什麼不願意節『不必要的開銷』,存下錢來買房子;為什麼不能認真一點,就能成為人中龍鳳,光宗耀祖?」
呂秋遠最後表示「反正房子買不起,幹嘛不買些讓自己可以快樂的小東西」;他笑稱,孩子可能也想問,為什麼爸媽當年沒有在信義區都是稻田的時候,買下幾千坪啊!
文章一出,至今已有3.2萬名網友按讚,並引起不少網友同感,踴躍討論「栽培小孩除了父母源源不絕的愛,也要有掏掏(滔滔)不絕的錢」「有很深的感觸,我是7年級生屬於會存錢的,也買了自己的房子,但我發現7年級也有是月光族,8年級生的孩子更為明顯,或許是人生苦短,享受人生吧⋯」「真的只敢生一個,然後所有資源都花在他身上,還深怕長大被他埋怨」「我早就放棄買房,但我仍會存錢,買債券存要當退休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