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 12:47 臺北時間

導演李行逝世週年 回顧影展《秋決》等10部佳作免費索票

mm-logo
娛樂
鍾鎮濤(左)與林鳳嬌主演的《早安台北》曾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鍾鎮濤(左)與林鳳嬌主演的《早安台北》曾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致敬「臺灣電影教父」李行導演逝世1週年,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規劃「李行導演回顧紀念影展」,精選放映10部李行導演代表作及紀錄片,同時舉辦實體及線上文物展。「李行導演回顧紀念影展」將於8月19日至9月4日於國家影視聽中心登場,免費索票入場,8月5日起開放OPENTIX系統線上索票。
李行導演(1930-2021)有「臺灣電影教父」之稱,曾5度提名、3度榮獲金馬獎最佳導演,1995年獲頒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他的創作生涯始自60年代台語片時期,歷經健康寫實與政治宣傳電影的彩色美學技術創新、瓊瑤電影的再創風潮。李行導演秉持寓教於樂的精神,創作出既符合當年國家政策宣傳方針、關懷本地風土,又滿足市場需求的台灣電影,其作品在當時叫好又叫座,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
此次影展選映李行導演市面上難得一見的作品,他的8部代表作及2部拍攝李行導演的紀錄片,其中包含國家影視聽中心數位修復以及最新數位掃描的作品,本次將大銀幕重現《玉觀音》《秋決》《汪洋中的一條船》等台灣片場美術的巔峰代表作,展現一代電影教父引領產業龍頭的大家風範。
上映至今60年、李行導演早期的台語喜劇片《兩相好》(1962),以充滿國台語雞同鴨講的諧趣,用家庭與愛情來處理敏感的省籍議題;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4項大獎《養鴨人家》(1964),突破政宣劇情片窠臼,以農業改良為題展現「健康寫實」的創作風貌;影史較少討論的傑作《玉觀音》(1969)改編自知名劇作家姚一葦的彩色古裝悲劇,由鮮少現身彩色國語片銀幕的台語片女神白蘭飾演女主角,更獲得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誇讚營造意境極美。
李行導演亦帶領2個時代的瓊瑤作品改編風潮,第一部改編瓊瑤小說搬上大銀幕之作《婉君表妹》(1965)闡述少女婉君徘徊在多種人倫情理間的內心掙扎;橫跨台北、香港、新加坡3地斥資拍攝的《海鷗飛處》(1974),串連女主角甄珍3個不同的形象,不僅催生鄧光榮與甄珍成為第一對瓊瑤電影情侶檔,李行導演、瓊瑤故事、張永祥編劇與賴成英攝影的組合,更是當時的賣座保證。
國家影視聽中心數位修復完成的《秋決(數位修復版)》(1972)以死牢一方庭院裡的春、夏、秋、冬,寓意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倫常觀點。(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國家影視聽中心數位修復完成的《秋決(數位修復版)》(1972)以死牢一方庭院裡的春、夏、秋、冬,寓意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倫常觀點。當年紅遍半邊天、由秦漢與林鳳嬌主演的勵志神作《汪洋中的一條船(數位修復版)》(1978)講述不良於行生活困苦的鄭豐喜衝破阻力,與妻子相戀結婚。集聚電影菁英原著小野、編劇兼副導演侯孝賢的《早安台北》(1979),突破舊有的電影風格,完成一幅洋溢著青春悲喜的城市風情畫。李行以《汪洋中的一條船》、《小城故事》及《早安台北》,連續獲得1978至1980年的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創下臺灣影史上至今無人能破的紀錄,達到李行導演生涯的巔峰。
本次也將播映何平執導的紀錄片2000年的《李行和他的行李》和2021年的《行影.不離》,兩部片相隔20年記錄同一位導演70歲、90歲的生活及理想,藉著李行永不停歇的步伐和同時代影人的見證,略觀臺灣電影不同時代的風華與挑戰再生。
配合本次紀念影展,國家影視聽中心亦規劃實體文物展與「臺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線上展覽,展出李行導演所捐贈的典藏文物與檔案史料。2023年更將整合李行導演文物,出版圖文專書,從其作品及文物看見台灣常民生活的緊密連結,如何為台灣電影創造出藝術性與商業性兼具的佳作。
「李行導演回顧紀念影展」於8月19日至9月4日為期3週共放映,8月5日週五12點起,開放OPENTIX系統線上免費索票。現場保留部分票券,可於每場次開演前1小時,至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北市新莊區文藝路2號)一樓服務櫃台索票,每場次票券有限,索完為止。更多場次、相關活動及講座資訊,將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官方網站及官方粉絲專頁宣布。
2021年的《行影.不離》記錄李行導演90歲的生活及理想。(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