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興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案例,從2017年6月國發基金參加增資之前,這家公司就充滿了爭議,國發基金參加增資,表面是協助如興購併中國玖地,實際的交易架構卻是被玖地借殼,當時的董事長陳仕修不只無法掌控玖地,還存在洗錢的疑慮;隨後立法委員黃國昌不斷提出各種疑點,去年陳仕修更因為帳冊造假,欺騙金管會,被檢方依違反《證交法》特別背信罪起訴。國發基金投資之前與之後,如興都是連年虧損的公司,長達7年沒有一年賺錢。
如興爆雷後,國發基金發了新聞稿針對6項疑問提出說明,卻無法解釋為何會出現如此外行的決策?中國(香港)玖地與如興併購的蹊蹺,只要是稍有財務專業的投資機構,做好實地查核,認識陳仕修的背景與專長,就很容易看懂;而投資之後,拿外國護照的中國人孫瑒出任總經理,擺明實際經營掌握在玖地,而且公司幾乎每一季都虧損,早已違背當初投資的目的,前後長達5年的時間,國發基金卻都不做實質改正,這中間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如興案如今成為政治鬥爭的籌碼,媒體拿著總統蔡英文2017年初南美洲之旅時,視察如興瓜地馬拉工廠來說事,其實這是栽贓的政治手段,總統每天視察剪綵,鼓勵廠家與民眾,不可能直接參與國發基金的投資決策。真正應該查清楚的,是誰打著總統的名號,四處招搖撞騙,扭曲了國發基金的專業決策。
陳仕修這種經濟罪犯,把國發基金玩得灰頭土臉,長達5年,還一路玩到掛,讓政府威信全失。國發基金的委員彙集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央行總裁楊金龍、經濟財政交通科技文化部長,外加業界最頂尖的專家學者,照理說對每一個投資案都是火眼金睛,對業者的花招看得一清二楚才是,如今竟然栽在如興手中,其中一定有必須檢討的漏洞,到底是部長們太客氣?或是基金運作太官僚?還是決策都是上面交辦?又或者根本是專業團隊太弱?
國發基金「重要新興事業投資」的66家公司,可能還躲著幾個陳仕修在裡面,到底有多少自身有爭議卻善於搞關係的業者,拉著大頭大腦的知名學者、退休官員做門面,編織新興事業的夢幻故事,國發基金的諸位部長們,還是趕緊搞清楚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