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8 05:58 臺北時間

【3D列印太空熱3】苦撐8年打破德商壟斷 中佑創造高CP粉末機密曝光

mm-logo
財經理財
中佑精密總經理葉建宏8年前離開光洋科,被嘉鋼董座曹光照挖角開發3D列印材料,成為第一號「開燈員工」。
中佑精密總經理葉建宏8年前離開光洋科,被嘉鋼董座曹光照挖角開發3D列印材料,成為第一號「開燈員工」。
在台灣,投入金屬3D列印的廠商少之又少,全台僅有不到100台機器運作,但是在讓產業成本能成功降低,甚至走向普及的關鍵是「材料」,嘉鋼子公司中佑精密卻是一路堅持8年、少有成績的業者。從廠區、設備從零開始,全都自己來,終於打造出和歐美品質相當、售價卻只有8成的產品,更將出海日本搶市占。
本刊調查,即便台灣投入金屬3D列印的廠商屈指可數,但早有幾間台廠在金屬3D列印「爆紅」前,就笨鳥先飛、一頭栽進該領域八至十載,還在南部科學園區形成專屬聚落。
11年前,工研院向經濟部申請一項3D列印補助計畫,開始投入金屬3D列印研發,希望構建本土生態系,當中找到關鍵的「金屬粉末材料」是必要條件,恰巧才剛上櫃的嘉鋼精密工業正好有興趣,就一頭栽入。
「曹光照董事長那時有資金,正要找新題材投入轉型,為金屬3D列印粉末特別成立了新材料事業處,找來從光洋科退休的我加入,成為第一個『開燈員工』。」談起公司的發跡史,中佑精密總經理葉建宏向本刊娓娓道來
2018年,該事業處從嘉鋼分家,成立中佑精密材料,是國內罕見、專注在金屬3D粉末的廠商,如今台灣幾乎9成5以上的高熵合金粉末,都在中佑開爐製造。
過去,金屬3D列印材料幾乎被德國業者「一條龍」式壟斷,僅兩、三家公司就吃下全球60%的市占,且價格相當昂貴,「即便一年有上百億的規模需求,但國內投入一直是零,全靠進口。我們是最大膽的,全靠自己摸索、自己來。」葉建宏透露。
為了保證粉末品質,在中佑廠區內設有斥資2~3千萬打造的品保分析實驗室。
原來生產金屬3D列印粉末的設備,從國外引進一台得要4、5千萬,中佑乾脆在台灣自製,把成本降至1千萬出頭。一路也從10人團隊,擴增至30人,甚至在2020年於高雄科學園區,進駐1,000坪的新廠房,7年來苦心研發,只專注把粉末做好,如今「得料率」從約10%,已提升至30至40%,售價也只有歐美大廠的8成,卻能達到相同效果品質。
一位市場人士透露,和10年前相比,如今金屬3D列印粉末的價格已降了一半,以鈦合金為例,過去一公斤1、2萬元,如今台製的幾千塊就能買到,價格「甜蜜點」出現,讓不想被大廠綁死的廠商多了一項新選擇。
金屬3D列印粉末材料相較加工前的固體原材料成本至少貴10倍,售價成為普及與否的關鍵因素。
「這個產業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市場成長速度不如我們最初預期快,董事長本來打算賠3、5年是正常的,如今認為沒有拚個10年,想賺錢是不可能的,但我就不相信竹科、南科沒要有用金屬粉末的!如果機運到了,我們目標當然是朝公發邁進。」
葉建宏透露,兩年前,中佑也成功將金屬粉末應用投入非3D列印領域,如電桿製造,開啟新的營收,明年透過合作夥伴,將打入打國外市場,日本或將成為插旗第一站。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