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全球永續組合基金擬定經理人陳碩存指出,為了在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目標,各國對企業課徵碳稅,將是一必然趨勢,或是需要藉由交易獲得排碳的權利,排碳(碳權)未來將成為一個必備要求,因排碳是需要付出代價(有貨幣價值),預估相關法案未來也會陸續出爐。
例如,金管會日前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從最初鼓勵金融機構對綠能產業投資,如今演進到推動金融機構碳盤查,及氣候風險管理,凸顯出當前各國政府若不加緊腳步,將難以在2050年之前完成碳中和目標。
市場預估,全球未來將投入100兆至150兆美元的資金,才可能達到碳中和。陳碩存表示,目前美國GDP總額約20兆美元,這些投資金額幾乎是美國GDP總額的7倍之多,全球勢必展開低碳轉型動作,而這也將點燃龐大的低碳綠色商機。
此外,國際投資市場上還有另一明確趨勢,即許多專業投資者、機構法人、主權基金及退休基金,陸續要求必須在投資組合中納入ESG評分高,具低碳概念的標的。因此,低碳主題等於擁有基本面、資金面支撐,加上法規支持,都是相關企業背後強而有力的支撐。
這些企業不僅短期表現抗跌,長期觀察,不論在年化波動度或年化報酬率上,也都較大盤優異。據瑞銀資產管理研究,自2017年至2021年間,MSCI世界SRI低碳指數在年化報酬及夏普值方面,表現皆優於MSCI世界指數及MSCI世界ESG領導者指數,投資效率相對佳,值得投資人留意。
低碳股票績效與波動度表現皆優於全球及ESG股票(2017~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