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如此重大的軍購弊端,國防部接獲相關檢舉後,多次派員至得標廠商的工廠檢查,原本查無具體事證,不過後來檢舉更加明確,軍備局派員至工廠僅發現機具,並未生產,無法確認該批防彈布料在台產製,加上業者未明確提供製造來源,全案不只涉及刑法詐欺罪,更攸關全民安危,國防部決定擴大追查,日前已移送檢調單位偵辦。
軍方採購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又叫高強PE纖維,是全球3大高科技纖維之一,號稱世界上最堅韌的纖維,「輕薄如紙、堅硬如鋼」是其特色,成為目前製造防彈衣的主要材料,每件防彈衣僅1至1.5公斤,也可應用在防彈頭盔及防爆衣,同樣相當輕盈。
此外,它還廣泛應用在電子科技、武器研發、航空、航海、造船、建材及醫療等領域,由於高強聚乙烯纖維具有優異性能,加上原料取得容易,生產成本低廉,引起各工業強國注意。
本刊調查,軍備局2018年11月陸續招標抗彈纖維布準備製成國軍防彈背心,共45萬公尺,隔年1月由大同與大眾公司以總價2.4億餘元得標,大同後來委由協力廠商攻衛公司生產該批防彈布料。
不過,軍備局2019年4月驗收第一批貨時,質疑攻衛公司從中國進口原料紗線,因違反進口貨物原產地不得為中國製的合約規定等為由拒收,雙方爆發合約糾紛纏訟法院。
由於該案攸關近22萬三軍將士安危,這批防彈布料至今未能通過驗收。更離譜的是,本刊接獲爆料指稱,檯面上全案由大同與大眾出面投標,實際上則由攻衛公司負責承製該批抗彈纖維布,雙方早已簽好合作約定,但攻衛卻暗中向中國江蘇省揚州市的中益特種纖維公司下單,直接開出軍備局所需的規格,要求中益生產後再交給攻衛,並由大同向軍備局交貨履約。
本刊透過管道取得攻衛向中益下單的該份密約,顯示雙方簽約日期為2019年1月25日,時間點恰好是軍備局與大同公司完成簽約後的1週,由於攻衛向中益下單購買,可作為防彈背心的聚乙烯纖維布規格與數量,剛好又與軍備局需要的總量45萬公尺相同,招標過程顯得疑點重重。
爆料人士進一步指出,攻衛高層與軍備局一名上校私交好,之所以大膽向中國大量訂購纖維布料,是否早一步知悉軍備局採購的內容,先行準備相關投標計畫?或以廉價的中國製產品冒充台製防彈布料?有待司法深入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