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萬鈞在威塔數位時期參與過多部作品,《鋼鐵人3》是其中之一。他透露,主角小勞勃道尼不慎摔斷腿,劇組不想延誤進度,就打造數位人類繼續拍攝。此外,片中有一個反派科學家齊禮安(蓋皮爾斯飾),片尾時「被燒得亂七八糟,那個shot就是我們做的。因為那是數位演員做出來的,我們就是解他的動作。」
另一個知名「換臉」案例,是主演《玩命關頭7》的保羅沃克在拍攝期間意外過世,劇組找了他的兩個弟弟擔任替身,且以長相相似的卡萊沃克(Caleb Walker)為主。馬萬鈞與特效團隊面臨兩大挑戰:首先必須利用弟弟的皮膚資料重現數位保羅沃克的外觀;其次在換臉程序上,也花很多時間追蹤鏡頭裡卡萊的頭部位置,再完美無縫銜接在數位保羅沃克的頭上。
拜科技進步之賜,如今換臉成本已大幅降低。馬萬鈞透露,早在20年前迪士尼便有意拍攝《雙子殺手》,並研究讓演員變得更年輕的方法。當年他們以石膏建模,再拍真人照片擷取膚色,可惜成本太高而放棄。2017年,李安導演宣布開拍該片,相關技術已發展成熟,才順利搬上大銀幕,馬萬鈞認為該片的數位人類「做得非常好,沒有破綻。」
另一個例子是電影《羅根》,為了打造主角金鋼狼的複製人,劇組找來與休傑克曼身材相似的替身演員,再把後者的臉部以數位方式處理,如此一來只要換臉就好,大大減少後製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