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以最佳版本打動主要觀眾,金百倫與她在內的4人小組安排三階段盲測。第一階段盲測有3場、共150人,目的是幫助導演程偉豪從3小時左右的初剪版,縮減到約2小時,並先邀對電影內容可能很敏感的特定族群受測,例如片中談同志,同志觀眾反應如何?小組自臉書、IG等發文過濾人選,再從映後問卷及導演與受測者的訪談,讓故事更聚焦。
金百倫解釋,「對導演來講,最糾結的就是剪接期,因為減法是最難的。如何說服導演修剪,進而達到與觀眾溝通的目標,這是行銷團隊的功課。第一階段盲測,可以給導演更客觀的參考依據。」剪出幾近定剪的版本,進行第二階段盲測再做微調與最後確認。
程偉豪笑說,「以許光漢飾演的警察為例,我設定他一開始是偏討厭的角色,但在經歷一連串事情後,漸漸讓觀眾喜歡。結果第一次盲測時,從問卷回答一到十分的科學數字來看,這個角色分數超低。我想,完蛋了。接著看到問卷文字申論,發現幾個關鍵點是什麼,修剪時就調整某些情節、表情或台詞。到了行銷階段盲測,觀眾對這個角色的分數一下子暴增到超過基準分的狀態。你就覺得,真的回穩了。」
第三階段的行銷盲測,先請四大影城協助發送受測問卷,蒐集6000個樣本,從問卷受測者的IG發文篩選約600個目標客群,分北、中、南地區,每區就觀影喜好分五類族群,以不同地區、族群盲測的反應做為行銷依據。
程偉豪指出,「盲測結果排名前面的笑點,影響從花絮、前導預告到正式預告的選擇,更快速找到重點。」觀眾有感的部分,行銷時可強打或避開。金百倫說,辛苦花幾千萬元拍成的影片,在上映前最後一段路應投入更多資源與人力,走得更確實。「如果上映後才發現問題,是很痛心的事。這是我們做盲測的動力與初衷,它提供更客觀的看法,也成為非常重要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