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經濟部宣布自3月1日起,將會調整台南水情燈號,各自轉為黃燈和橙燈,並持續加大力道要求產業節水作為因應。台南市政府表示,中央於去年12月時,已宣布停一期作停灌,並提供補償給農民及代耕等相關業者,而市府除了要求產業節水並調度水源外,也積極輔導農民,從事大區輪作或轉種植耐旱的雜糧作物,如黃金蕎麥、高粱、大豆、玉米等作物,守護農業和水資源。
黃偉哲表示,因為前年全台遭逢「百年大旱」的經驗,所以去年市府就積極布局鼓勵農民轉植耐旱作物。他舉例,像鼓勵學甲和鹽水區的農民,栽植新品種的「台南8號」純糯性釀酒高粱,且跟金門酒廠簽約契作;還有透過官田區農會輔導農民在官田等地種植「蕎麥」,並找好合作加工廠。迄今,台南持續收穫成果,開創出有利農民收益、環境友善、多元產銷的局面。
農業局表示,今年度農民參與獎勵節水措施的面積,約為9,600公頃,可節省水資源約為1億1千萬噸水資源。並且,為活化農地,輔導農民在配合節水措施的農地,以天然降雨的水源方式,種植相關雜糧旱作作物,例如:在鹽水區、柳營區,透過「台灣牧草產業發展協會」輔導農民,種植1,200公頃青割玉米;以及,在白河、後壁、官田等地區種植蕎麥及高粱,面積約為200公頃,為節水及活化農地做出更大的努力。
農業局也透露,透過推動雜糧面積擴大,除了可讓農民領取節水補助外,亦可透過種植雜糧提高收益,並活化休耕農地。此外,推廣種植青割玉米亦可作為畜牧場餵養的草料,以填補牧草需求量,維持畜牧草料供給穩定。後續將規劃於農水署灌區辦理「112年2期作及後續年度各期作推廣種植雜糧作物」,以讓農地種植多元化及減少稻作種植面積,維持稻米合理價格,增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