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的傅天余,從小在台中的家庭理髮店成長,大學離家北上就讀政大日文系。大四那年,她報名參加吳念真開設的編劇班,立志從事電影業,並前往紐約大學取得媒體生態與電影研究所碩士。畢業前傅天余創作的小說和劇本,分別獲得時報文學獎和優良電影劇本獎肯定,展露才華。
回台後她如願成為編劇,然而傾盡全力寫出的劇本,經常和想像南轅北轍,在師父吳念真鼓勵下,傅天余於2003年首次參與公視人生劇展徵案,執導的電視電影《箱子》一口氣入圍電視金鐘獎最佳導演等5項,從此踏上編導之路。
2013年傅天余參加楊力州導演策展的台灣紀錄片雙年展,與5位導演各別拍攝以台中為主題的15分鐘紀錄短片,她推出以母親經營理髮店的《阿蕊的家庭理髮》,為日後《本日公休》埋下種子。
傅天余表示:「第一次把鏡頭對著家人,突然覺得媽媽和客人的互動很可愛,畫面充滿電影感,是很棒的戲劇題材。但有了靈感還缺少血肉,創作停頓一段時間,直至3年多前回台中探望母親時出現契機。」
她回憶:「我聽媽媽講電話時,打算到彰化幫客人剪頭髮,不贊成她這麼大費周章『200塊的事有必要跑這麼遠嗎?』母親只淡淡地回『那是老客人,應該的。我才發現太習慣用CP值、金錢衡量事情,當下決定寫一部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故事。」
傅天余僅用一週時間寫完故事大綱,趕在金馬創投截止前遞案,入選後得到許多好評,吳念真也鼓勵她把故事拍成電影。「本來想請吳導擔任編劇,但他留下一句『自己的媽媽自己拍』便不再理會,這句話成了我前進的推力。」傅天余笑說。
「這是我田調了40多年的劇本,希望打造成能傳達普世情感價值,讓人看完又哭又笑。」傅天余費時3個月完成第一稿劇本,把真實事件與戲劇交織融合,例如她多次目睹高中生因談戀愛,到店裡剪女友喜歡的瀏海,卻被媽媽抓回去剃頭的糗事。
母親與客人的對話,也成為充實劇本的素材。她舉出曾有一位老先生急忙到店裡,要求把一頭白髮染黑,原來是前晚夢到死去太太抱怨認不出他來,趕緊向母親求救。傅天余感慨地說:「媽媽說得平淡無奇,我聽完卻感動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