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金融股應選擇股價波動小、每年獲利穩定、可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的公司。」丁彥鈞分析,金融股的投資順序,應該是銀行>壽險>證券,投資銀行股的優勢是「升息使得利差擴大」,策略則是領取穩定股利。
丁彥鈞公開4檔銀行金融股:中信金、永豐金、第一金、上海商銀,因台美利差擴大,外幣放款占比大的金融股,可望跟著受惠。而上述4家銀行的外幣放款占比,分別為中信銀38%、上海商銀29%、永豐銀22%、一銀20%,2022年升息的效應會在2023年整年反映出來。
此外,丁彥鈞指出,銀行的獲利來源有3:第1是利息收入,第2是手續費收入,第3則是投資收入。他從央行網站下載本國銀行綜合損益表,從台灣全體銀行業的財報可見,銀行的利息淨收益(利息收入-利息費用),2022年前3季與2021年同期相比,成長16%,可見升息有利於銀行股。
只是因為2022年投資市場股債雙跌,造成全體銀行的投資收入減少,投資損益為-77%,財富管理手續費也減少5%,儘管如此,財報中仍可見銀行整體的淨收益仍是成長7%,稅後淨利也成長8%。
「美中不足的是,其他綜合損益是虧損的,代表銀行有『未實現損失』,因為2022年股債雙跌,銀行手上持有部位但未賣出,就會出現『未實現損失』,但我認為不必太過緊張,只要債券不違約,價格會慢慢往上漲。」丁彥鈞說。
尤其是美國到2024年可能開始降息,再加上全球復甦,「當股市債市都跌深反彈的話,銀行的『未實現損失』搞不好就變成『未實現利益』。」他從央行財報中觀察,銀行利息淨收益持續成長,2022年銀行股表現不佳,是特殊情況,優質的銀行股價下跌,反而是進場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