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韶表示,此作品轉譯自文學,在視覺和聲音呈現上很不容易,加上舞台的安排與傳統劇場不同,如何藉科技展現創作思維,是一大挑戰。
《迷宮書店—全境式舞台劇》於今年農曆年前演出了19場,包括10場試演與9場正式演出。起初試演場的觀眾席次較多,後來為了更好的體驗經驗,調整到150人左右。不過由於演出期間發現場地與一旁的烏梅劇場的聲音會互相干擾,故目前正在做隔音工程,預計於8月重新開放使用,屆時將再重新推出此節目。
針對新場域的經營策略,黃維韶說:「我們和文策院有共識,覺得這個產業是聚落形式。」希望以數位聚落的概念出發,集結眾多公司的力量,共創產業未來。場地使用上,會依時段安排不同類型的演出活動,充份利用場域坪效,也符合作品精神,比方白天安排沉浸式體驗展演,晚上則為沉浸式劇場演出。內容策展則希望與不同創作者和產業合作,開發創新的商業模式。
黃維韶不諱言,現今沉浸式體驗的展演型態多元,有些還沒有找到有效的獲利回收方式,是經營的困難。過去兩年,紅然的主要收入來自民間或政府的委製案,占年營收7成。如今開始經營華山的場域,加上開發自製IP和代理國外內容,他估計委製案收入的占比將逐年減少至5成左右。
沉浸式體驗因硬體架設成本過高,不分國內外都面臨經費問題。為帶動發展,部分歐美國家有公部門的補助或投資機制協助業者,台灣也不例外。對此双融域總經理周琍敏坦言,他們會申請政府補助或執行計劃,透過平台扶植人才或團隊,或與學校合作研發相關技術,希望未來能產出更多內容或技術開發,吸引更多人踏進場域觀賞,擴大沉浸式體驗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