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藝獎得主、被譽為最會說故事的小說家平路,大學時讀的是心理,研究所攻讀統計,原先已走上平穩順遂的理工科人生,但寫作的趣味令她著迷,開始寫小說、做文化評論、擔任報社的特派員⋯⋯以一種非典型的路線走上作家的人生。
近年,最新的兩本散文作品《袒露的心》與《間隙》,分別以抽絲剝繭的家族書寫揭開身世之謎,以及半年內發現兩個癌症後,服用文字的療癒歷程,不僅受到金鼎獎的肯定,也獲得廣大讀者的迴響。一時間,散文彷彿成了她的代表作品,不過,回到創作上,平路自己大概最鍾愛的還是小說,尤其短篇小說。
平路:好看的小說,是拿起來就黏住手指放不下
「會喜歡某一篇小說,一定是因為它好看、有趣、值得一看再看,而且每次看,都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這是平路閱讀小說的準則,也是她揀選短篇小說集《蒙妮卡日記》收錄篇章的標準。
去(2022)年 9 月,《蒙妮卡日記》再版,裡頭收錄了15篇不同時期、主題多元的短篇作品。她在新版序裡寫道:「寫作40年,這裡是40年的萃選。」儘管都是舊作,卻超越時間、歷久不衰,如同精釀美酒,越陳越香。
如同收錄在書中第一輯的同名短篇〈蒙妮卡日記〉,描述被懷疑殺死親生女兒的欣如,在警局內和警察進行心理攻防時,回想起青春、衰老,和不知去向的女兒妮妮——以近乎獨白的語言,平路為讀者一點一點地帶出線索,彷彿越來越接近「妮妮在哪」的真相,卻又不真的讓讀者看清,然而跟著作家之筆深入欣如內心,又會感覺,其實真相究竟如何,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的事⋯⋯
「它雖短,可是它足夠複雜,」平路說會以〈蒙妮卡日記〉為整本書命名,是因為自己也很喜歡這一篇作品,「它寫出來的,跟字裡行間沒有寫的,應該是同樣豐富。簡單來說,它非常地耐讀。」就像是在時空膠囊的另一端,如同解謎一般,解讀作者精心放置的那些小小的按鈕,平路期待讀者在享受閱讀趣味的同時,也能夠透過故事,看得更清楚自己心裡一些,也許很隱密、也許很自私或自己也說不清的、甚至沒有意識到的,那種種的心理糾葛。
「如果讀者願意給我這個恩惠,給我5分鐘、10分鐘的時間,剛好拿起這本書,翻開一篇小說,然後手指就被黏住、放不下 ,我想這就是經典,尤其在短篇小說這個文類裡。」
平路:寫作就像淘米一樣
小說之於平路的意義,在於為人們打開不同的視角——可能是更全面、像站在天際一般俯視歷史的變局,又或者更細緻,像鑽入人物角色幽微的心境裡,近距離地理解他們的為難、委屈與不容易,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同情地理解」。如〈百齡箋〉裡的宋美齡、〈微雨魂魄〉中進入中年的情婦,甚至還有〈人工智慧紀事〉裡與科學家相戀的女機器人⋯⋯這個靠近角色靈魂的過程,對平路來說,就是身為一名作者,最艱苦卻也最有趣的部分。
「我喜歡用打毛線來比方,」平路說,「你要拆了又織、織了又拆,一遍一遍地,去接近你心裡真正的感受,或是對你的角色的認識,『你真的認識他嗎?』『你認識的他真的夠深刻嗎?』⋯⋯一次次地揣摩,一次次地刪改,讓他更接近立體、真實的人。 」
就像是淘米一樣,平路是在這樣反覆的自我淘洗中,篩淨了渣滓,只留下那些最純淨、最準確也最真實的部分,這種追求極致、探索邊界的歷程,被她視為創作者的重要功課。
「某個意義上就是得把自己逼迫到一個極限吧!因為你非常非常希望,能用最簡單的角度,看到最複雜、最多重的真實。這一次一次的實驗,是作者的難度,它一次比一次更難,因為你總會想,說不定有更好的角度、可能有更好的寫法、想看得更深入⋯⋯它非常難,但那個難度也正是作者的樂趣所在。」
今(2023)年4月,《蒙妮卡日記》有聲書全新登場,此次新版每一篇小說的最後,都新增了一篇創作手記,在有聲書中由平路親自錄製,而各篇風格迥異、主題多元的故事,則由三位鏡好聽聲音主播張怡沁、吳奕倫、楊雅淳共同錄製,精心演繹角色的奇趣人生、生死愛欲的迷幻本質,為聽眾呈現平路無限展延的異想世界,以及映照人世間的奧妙寓言。
曾經說過自己所有作品中,最喜歡者實屬短篇小說的平路。新版《蒙妮卡日記》收錄15篇短篇小說,創作時間橫跨40年,無異是精選中的精選。在這本選集中,如實體現平路對於短篇小說的鑑賞之道:趣味、濃縮、精巧。如何在聲音上呈現《蒙妮卡日記》的多重變化與驚奇?鏡好聽安排張怡沁、吳奕倫、楊雅淳三位聲線與演繹風格各異的聲音主播進行詮釋,並邀請作者平路親自錄製序言與創作手記,精心打造專屬聲音才能呈現的閱聽層次與體驗。
關於鏡好聽
鏡好聽(Mirror Voice)成立於2019年10月,為「鏡文學」旗下的聲音平臺。以優質內容為主體,聲音為媒介,致力於有聲書的製作與推廣,並邀請各領域專家名人推出Podcast節目,以期創建一個展現臺灣當代理念和文化內容的聲音平臺。
- 鏡好聽App:mirrormediafb.pros.is/LY6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