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小時遊戲連打挑戰》描述丹麥遊戲機台傳奇玩家金姆,在一群遊戲宅友幫助下,想刷新世界紀錄,計畫挑戰連續100小時不間斷地玩《太空射擊戰》(Gyruss)。為了完成這項艱鉅的挑戰,年過50歲的他開始鍛鍊身體、擬定戰略,做足萬全準備。
本集論壇在電玩店錄影,讓來賓們身歷其境的進行討論,由法律白話文社群總監劉珞亦主持,並邀網球選手盧彥勳及30位擁有電競領域專業或感興趣的公民來賓參與。2017年台灣正式把「電競」納入運動產業,今年9月將舉行的杭州亞運,也首次將此新增為亞運會正式競賽項目,但奧運比賽項目卻尚未正式列入。
曾代表台灣征戰國際網球賽長達20年的盧彥勳坦言,「我是運動員,從小的養成就是運動是肌肉與全身的運用協調,再加上戰術運用,但這(打電動)在運動量上落差比較大。」但有近7成的公民來賓支持「打電動是運動」、「英雄聯盟是有戰略的,射擊類遊戲有所謂的肌肉記憶」,也提出《國際運動科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心跳達到120可被視為有效運動,更有美國科學家測試電競選手所承受的壓力後,發現跟奧運選手差不多。
盧彥勳接著半開玩笑地回應,「我現在站在這邊發言時,心跳可能150啊!但我覺得這不會是成為想去佐證電競是運動。比如賽末點會擔心輸掉比賽、心理上的壓力抗壓,我覺得那是雷同的。」
製作單位特別安排盧彥勳和在場的「電競高手」公民來賓大玩遊戲機台PK賽,對戰後劉珞亦問及「有運動到的感覺嗎?」盧彥勳笑說,「心跳得很快!但因為自己太慢了,假如認真玩跟得上節奏的話,應該會運動到。」
問題持續延伸至將打電動納入學校體育課程和對其未來「錢」途的看法,有公民來賓提及這是在社會觀感不佳之下,例如「打遊戲可能曠日廢時」、「打打殺殺的遊戲」等負面觀念所造成的疑慮,如何有好的相關規劃、提供合適的內容,讓大眾接受是最主要的課題。
究竟打電動是否為運動,經過一番熱烈討論,盧彥勳更改選擇站在中立的立場。盧彥勳表示,「我覺得從反對到中立的立場,就是進步,表示我的傳統觀念已經被鬆動。」盧彥勳進一步分享對電競的想法,「把電競當作運動似乎過於狹隘,它綜合非常多面向,所以我今天站在中立立場,不是說我否定或支持它,但它的存在我們要正視,並給予應有的位置,關注發展前景。」
《100小時遊戲連打挑戰》的導演馬德斯(Mads Hedegaard)曾於拍攝時表示,「我只是想拍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一個人完成一個目標的故事。」從人類存在以來,就存在「競爭」的行為,這些在地下電玩遊樂場打機台遊戲的玩家,和懷舊的老遊戲,替所有大型電子競技遊戲和電競選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