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調查,許宗力對於2019年公懲會(現改名懲戒法院)委員長石木欽與富商不當往來案,原本也是想私了,只查辦石木欽一人,因監察院提出彈劾,本刊持續追擊踢爆200餘官員涉收富商襯衫與不當飲宴、前行政院長蘇貞昌2020年12月28日宣布擴大查辦,司法院2021年才全面查辦,但因太晚發動,讓多位涉案法官因躲過時效而免懲戒,重傷司法威信。
《鏡週刊》對於石木欽案,曾於2020年12月21日,向司法院長許宗力表示,石木欽案中,外商巴黎銀行無法收回3億欠款還造成銀行員諸慶恩遭判有罪冤死,對於司法改革,石木欽案是個很好的機會,當年那麼多司法官亂來,現在司法查清楚,司法公信力馬上爆漲,但因當查許宗力已遭石木欽提告誣告,他正為了如何避免親自出庭面對此案而大為苦惱,當時許宗力淡淡地說,沒有法源依據可以查。
許宗力當時還告訴本刊:「我們被反撲了」,本刊告訴許宗力及在場的時任司法院秘書長林輝煌:「你們都是在寫歷史的人,怎麼可以怕這個,現在連人家中國的香港,都看不起你台灣的司法。」但二人仍不為所動,同年12月28日,監察院長陳菊及王美玉等監委巡察行政院提及此案,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下令清查,真相才一一浮現,司法院在石木欽案及銀行員之死事件失去發言及主導權而灰頭土臉,錯失重建司法信用良機。
一名資深司法官告訴本刊,當年石木欽案若不是媒體持續追擊,早就私了了;至於李伯道案,在目前的司法職場生態下,過去有不只一位法官被性騷擾都因「大局為重」私了,而李伯道性騷擾案被害人不是法官是與加害人有從屬關係的女部屬,相較於法官更顯弱勢與艱辛,若本刊沒有未踢爆此案,被害人恐也只能吞下去。
本刊調查,遭李伯道性騷的女部與之前遭性騷擾的女法官一樣,向長官提出控訴時都聲淚俱下,但遭性騷擾的法官最後都被迫吞下,同意私了,不是撤回申訴就是不申訴,李伯道性騷女部屬案中,原本受理被害人申訴的林輝煌在勸退加害人李伯道後,竟自己接任李伯道的懲戒法院院長遺缺,成為被害人的直屬長官,若未經《鏡週刊》踢爆,全案很可能將如同林輝煌在接獲女部屬申訴時說的,會把這個祕密帶進棺材,讓加害者李伯道爽領月退休金19萬、被害人只能暗自啜泣。
6月20日本刊踢爆李伯道性騷案時,司法院第一時間否認知情,並由司法院新宣處發言人張永宏舉行記者會說謊,否認事先情,將即刻啟動調查,因疑點重重,眼看紙包不住火,當天下午司法院竟是讓被害人具名發聲明控訴李伯道犯行,但法官們還是罵翻,眼看火難滅,司法院只好讓被害人丈夫發聲明說若林輝煌因吃案下台,被害人也得下台。
據司法院與被害人及其丈夫在6月20日及次日的說法,3月底案發後,林輝煌收到被害人控訴,因被害人擔心遭加害人李伯道報復而不申訴並要求不曝光,林輝煌也承諾除非被害人同意,否則會把這個祕密帶進棺材,不會對第三人說,當時司法院長許宗力在捷克,並未回應此事。
由於司法院說法太瞎,眾怒難平,6月26日上午,司法院長許宗力回國,司法院當天下午由曾開記者會騙媒體的司法院新宣處發聲明,指因被害人要求讓李伯道先請辭以避免再次接觸,被害人並表示需待李伯道退職並搬離官舍徹底脫離司法圈後,才考慮提出申訴。
司法院最新版本的說明,林輝煌接獲被害人控訴後,雖承諾會把這個祕密帶進棺材,不會對第三人說,但他還是向司法院長許宗報告案情,依許宗力院長指示以「保護被害人安全、權益及隱私,尊重被害人意願」為最優先原則,林輝煌要求李伯道立即自請退職,並於被害人正式提出申訴前對外保密、否認媒體或其他機關的求證,均是依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3條第2項規定所採取的「立即性糾正及補救措施」,沒有吃案及包庇。
有法官認為,若這樣的版本是真實的,在6月20日媒體踢爆時就應立即提出,不應讓各界質疑了6天後才說明,且聲明中提到,加害人李伯道搬離宿舍才會失去影響力及被害人要求加害人離職的說法難以讓人置信,保障被害人隱私與對加害人究責二者法益及作法均不衝突,且司法院擁有強大的資源,一定可以兼顧被害人權益及追究加害人法官倫理、懲戒、刑事等責任,但因許宗力擁有對《憲法》及所有法律的最終解釋權,儘管破綻百出,既已決定採這版本的說法,並已暫獲被害人背書,因沒有單位可以制衡司法院,也只能如此。
因林輝煌目前是被害人的直屬上司,有法官認為,若林輝煌處理此案真得如此完美,司法院長許宗力應該讓他高升為大法官,由其他人擔任懲戒法院院長的位置,針對全案進行調查以昭公信,將來全案水落石出後,也可還林輝煌一個公道與清白,證明他不是貪戀月薪30萬元的院長寶座而說謊及讓被害人曝光,甚至可以讓林輝煌在許宗力院長明年任期屆滿後,接任司法院長寶座,以表彰林輝煌勇於以憲法高度來守護性騷擾被害人隱私的崇高品格及行政能力,不必讓司法信用像目前這樣笑罵由人,信者恆信。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