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昨(27日)在臉書分享,在歐洲旅行中,小女兒每次看到遛狗的外國人,都會很主動去跟他們打招呼,問說:「May I touch your dog?」(請問我可以摸你的狗嗎?)
吳鳳表示,他在學語言的過程中,最喜歡就是「把語言真正的用在生活中,而不是等考試成績」。他指出,西方的語言教育通常是鼓勵孩子講話,文法跟發音不一定要很標準。基本上孩子願意講話等於實際上運用外語。通常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些主動敢講的孩子,語言能力很快進步。
吳鳳認為,台灣的語言教育跟西方教育最大的差別也在這裡。「台灣的學生學語言的時候先有分數的壓力,大家從成績判定孩子的外語好壞!孩子的第一步就是為了考試而學,在這種環境下學語言不太容易主動把外語用在生活中。」
吳鳳在台灣的觀察,「語言主要是用來考試拿高分」。如果講錯同學會笑,講英文一定要有外國腔、文法要很好等等。他直言:「其實台灣把語言學習搞成壓力又複雜。很多人不敢講,但是考試表現很好。」
因此吳鳳建議,台灣的父母應把學語言當一個有趣的過程,「不需要一開始要求那麼多」。他說:「鼓勵孩子靠近外國人講話,不管是在國外還是台灣遇到外國人,不需要害怕。我小女兒是一個好的例子,給孩子空間就會發現她們語言能力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