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網路公審稀鬆平常,不過,像李昂這樣由年長者貼文公審年輕人則相當少見。網路是年輕人的舞台,即使是李昂這樣的高知名度作家,想要在快速流動卻同仇敵愾的網路中占到便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果不其然,李昂的文章貼出之後迅速被「炎上」。輿論並沒有站在她這邊,她原先訴求的年輕人教育出問題的說法,立刻被反擊。李昂的舉動被詮釋成老年人在做道德及情緒勒索,幾天之後她以個資為由把照片刪去。
我們往往自誇,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捷運上的博愛座就是常常被人拿出來證明我們人心之美的來源之一。的確,我們的社會之中很多人會讓座,即使是在擁擠的車廂中,許多人也是寧願站著而不願坐在博愛座上。對台灣人來說,坐在博愛座會有一種道德壓力,四周的目光會變得很可疑,好像是在指控自己坐了不該坐的位子。
然而,這種道德壓力並不是一種義務。李昂就是在這一點上搞錯了,她把博愛座這種行之有年的無形默契及尊重當成是義務。想想台灣的年輕人也真的很可憐,出了捷運之後,終日操勞卻看不見未來,進了捷運之後,卻要讓位給那些占盡各種優勢的年長者。對他們來說,捷運裡頭不應該有權力關係,不應該有尊卑的位階,大家都是平等的。今天,他們願意讓出博愛座絕對不是服膺於權力的結果,而是因為他們的公民德行,自願把位子讓給比他們更需要的人。當有人用權力及義務來看待這件事情時,或者,當有人把博愛座當成是對他們的測試時,他們就會反彈。其實,道理很簡單,年輕人並不是不願讓座,只是他們不喜歡被強迫。
從李昂的捷運博愛座事件中,我們可以讀出這個社會年長者與年輕世代的世代差異。這兩個世代的人對於同一個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定義與看法。今天李昂為我們示範了博愛座的世代差異,明天也許還會有不同的議題。
在年輕人心中,捷運裡的老人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要求他們讓位,另一種則是默默站著。對於前者,他們會抗拒。對於後者,一聲感激的謝謝,就足以讓他們的一天變得美好。謹將這個結尾獻給台灣所有的老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