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作品入圍多項金馬獎的導演張吉安,路過真善美戲院發現,有兩部馬來西亞電影海報《虎紋少女》與他的《五月雪》並列,內心五味雜陳地po文表示:「任何作品在這裡上映,禮遇是一刀不剪。」彰顯了金馬獎對心靈自由的無國界影響力!
2018年之後中國大陸電影來台交流喊卡,星馬地區反而異軍突起,張吉安帶著《南巫》案子從金馬創投到獲得最佳新導演等獎項,今年再以《五月雪》入圍最佳影片等9項,他的第3部電影《金蘭荖葉》則獲得去年金馬創投首獎,金馬獎就是這樣不吝惜給予優秀影人養分。
台灣電影今年也精彩,有《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以類型片入圍八項,更突顯金馬獎百花齊放的格局。執行長聞天祥表示能體諒有些中港影人無法參與,因此去年邀請許鞍華擔任評審團主席,她二話不說就答應,格外令人感動。
金馬獎不斷在華語電影領域和定義上拓展可能性。
金馬獎歡迎各地華語片的原則始終不變,事實上這兩年也都有中國大陸電影來參賽,例如今年最重量級的紀錄片組就有王兵《青春》入圍,另外《菠蘿,鳳梨》《這個女人》《大山來了》也是中國大陸導演。「入圍我們就幫你辦入台證,至於能不能來?從哪裡來?我們就管不到了。」
接手金馬獎執行長14年的聞天祥打開天窗說亮話,今年自籌款超過7千萬元,專職團隊多達三十餘人,足以支撐體制的穩定性。「我們不服務任何政權,但是你可以用好電影說服我們,用電影創作來表達你的立場。」
聞天祥說:「金馬獎就像鏡子,在政治無時無刻想要造成影響時,你說金馬獎怎樣怎樣,其實映照出來的是你的顏色或立場。」他特別強調鏡子效應對外圍群眾更是直接,無論是看電影或討論金馬獎,有時顯現的反而是自己的立場。
金馬獎不斷在華語電影領域和定義上拓展可能性,伊朗配樂大師佩曼亞丹尼安因婁燁電影拿了2座金馬獎,今年來金馬電影大師課講課,而印度攝影師卡迪克維傑入圍3次,也有了和台灣、馬來西亞導演合作的機會,類似的緣分每年都在金馬獎相關活動上演。
聞天祥說金馬獎的底線是絕不停辦,但每年都有當成最後一年、要辦得最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