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賺錢,賺間房子很難,但做事業的人,順利的話,就能賺很多錢,可以買好幾棟豪宅。但你想想,你買的豪宅,最後很可能都是蚊子在住,其實有錢人買間別墅,入住的時間並不多,像我弟弟在關子嶺就蓋一間別墅,還要拜託人去住,其他時間都在養蚊子。」多年前,本刊記者在奇美博物館專訪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時,談到自己為何要捐出奇美博物館時,他這樣說道。
許文龍曾對媒體多次提到,錢,要用了才是錢,錢如果只是存在銀行,就像原料一樣送進了倉庫,還不是成品,只會賺錢不會花錢,就像工作只做了一半,如果前沒用就躺下去,那就更冤了。「要幸福,就得花錢,所謂財富,是用掉了,然後換來幸福,才是真正的財富。」
不管是創辦奇美醫院,還是捐出奇美博物館,把一生典藏都無私的奉獻給台灣社會,讓更多民眾可以欣賞藝術品,許文龍說,自己是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尤其是三塊麵包的故事,更是影響了他一輩子。「馬克思曾說:餓到半死的人,第一塊麵包是顧他的生命,不吃會死,第二塊會讓他快樂,沒吃也能活得好好的,第三顆就是毒藥,你多吃,腸胃就會壞掉,就像錢多了,最後要怎麼辦?多娶個老婆?搞到家庭失和嗎?」
從小就十分困苦的他,很懂的窮人家小孩的心情,他說:「小時候家裡很窮,媽媽常常煩惱兩件事,一是房租,一個是米。每個月都看到她到處借錢,幾毛幾毛這樣湊,所以我常常會把手伸進米缸,測量存米的高度,如果指只到手掌的一半,我就開始煩惱,家裡要沒米可吃了。不過現在的小孩們好命,幾乎沒人在煩惱米的事情了。」
因此,當許文龍有錢之後,心中所想的是,如何讓更多人受到幫助,賺到的錢把錢分給窮人,人家會說謝謝,對他來說,就是種幸福。
像是奇美醫院,因為孩提時代體弱多病,得過肺結核、胃病,相當了解醫療對普通人的幫助,因此就把賺到的錢都投資到醫院,「我投資醫院,從沒想過要把錢,從醫院拿回來,既然要回饋社會,就得對醫生、護士的待遇都好,這樣才會對病人好。」
至於奇美博物館,他則說,藝術是自然的產物,大家看了、聽了都會喜歡,是會帶給人幸福與快樂的,「我希望台灣人,以後不用花大錢坐飛機到羅馬、巴黎,就能在台灣看到這些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