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驥、大塚龍治《石門》
來自日本的大塚龍治,原本在日本電視台拍攝紀錄片,直到2005到了北京後開始投身獨立製片,因此與導演黃驥形成了影壇少見的雙導演夫妻檔,在作品中形成難得的互補。
《石門》充斥著大量紀錄片的手法,加上長鏡頭跟拍主角的作風,都讓人想起20年前蔡明亮曾嘗試過的風格。透過這樣的影像操作,讓觀眾幾乎設身處地,就能在戲院中感受到劇中人被錢逼著四處跑的窒息感,隱約透露出「窮忙」的悲哀。但也因為他們從選材、拍攝到成功整合職業演員與素人的表演水準,就算是再無法認同劇情種種荒謬發展的人,對於片中不斷出現的直銷商集會的洗腦演說,最後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在內心複誦起來,寄望能讓主角一家人就此鹹魚翻聲、脫離苦海。
程偉豪《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在所有角逐最佳導演的入圍者中,程偉豪已經在第52屆金馬獎率先掄元,以短片《保全員之死》拿下最佳創作短片獎。之後他的功力不斷增長,終於以《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締造今年台灣電影最佳賣座成績、站上台灣影史票房的第7名。
儘管這部片看似有許多過往其他類型電影的元素,如人鬼戀、冥婚、警匪辦案、同志戀情等,但在程偉豪成功地掌握下,巧妙不斷地融入更多奇思妙想,完美地把兩位男主角許光漢、林柏宏的魅力發揚光大,成為影史難得可貴的銀幕搭檔。就算是僅有客串一場戲的劉冠廷,都能讓觀眾笑到前翻後仰,說明了程偉豪如何掌握明星特色、發揮演員特質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程偉豪過去曾以《紅衣小女孩》讓觀眾驚艷許瑋甯的演技,2年前《緝魂》讓張震拿下金馬影帝,但程偉豪自己卻沒入圍最佳導演,2年後就看他如何一雪前恥。
蕭雅全《老狐狸》
有別於前作《范保德》出現了太多人物,導致觀眾很難在古今時空中,弄清楚劇情的蛛絲馬跡,這一回蕭雅全拍攝的《老狐狸》就把這毛病改掉了,僅用4個主要演員就說好整個故事。
全片的時空是1989年,台灣錢開始淹腳目的年代,相依為命、租屋維生的父子,最大的苦惱是存錢買一間自己的房子。這樣的劇情設定發生在2023年依然成立,因此《老狐狸》的借古諷今就顯得非常生動,苦苦追著房東先生傳授成功秘笈、「把房子賣給我」的堅持,讓人忍不住笑中帶淚。然而《老狐狸》也暴露出蕭雅全的缺點,就是電影的一切成敗都丟給演員,只要他們演得好、劇情就得以成立。表現傑出的美術與造型,就像片中的跑車一樣,妝點門面用的;撇開片中穿插鴻源集團倒閉的新聞報導,其實故事本身並未更深入觀察或反映當時的台灣社會環境,是不是發生在1989年也無關緊要了。
張吉安《五月雪》
蕭雅全在《老狐狸》的缺點,恰好成為導演張吉安在《五月雪》表現最傑出的地方。他對故事背景1960年代與2018年的馬來西亞,做了深入的觀察與理解,轉化為片中種種畫龍點睛的元素,使得全片在影像有著讓人眼睛一亮的成績。
當然這與張吉安過往長期主持廣播節目,深入大馬各地進行鄉音採古的工作有關,也因此不僅讓他對當地多元種族的文化與民俗都所知甚詳,但也能欣賞演唱流行歌曲的萬芳,進而力邀加入本片演出,飾演「娘惹」(華人與馬來人混血)的後代。片尾結束前,他又能巧妙地把描述竇娥冤的廣東粵劇《六月雪》代入,替1960年死於「513事件」暴動的冤魂發聲,讓傳統戲曲與被掩蓋的歷史史實,形成虛實對話的撞擊。
在片中出現的馬來西亞國父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生前所編劇的電影《燎牙國王》(Raja Bersiong)片段,以及暴動當下所放映的1968年台灣老片《負心的人》,都讓觀眾意外撇見不同的風景,無論是有意無意借古諷今指責執政當局,或發掘過往台北車站的樣貌,這都是《五月雪》的任務:以藝術見證歷史。
黃精甫《周處除三害》
《周處除三害》是大家熟悉的典故,但是換個環境、時空,套入台灣曾有過的「十大通緝要犯」通緝令,這部片卻讓港式黑幫電影、動作片,乃至於台灣電影都有了與眾不同的格局與風貌。
過往黃精甫首部商業電影《江湖》就大玩劇情轉折驚嚇,但是在《周處除三害》這種撐起全片、讓觀眾無法預期的驚嚇,則是從開場的追逐動作、一路到埋伏、追殺、兩強廝殺,乃至於後半段刻意反高潮的操作,最後再以堪稱影史少見的大屠殺一路濺血,才拆穿真相收尾。這些環節過去不是沒有人拍過,只是不見得會放在同一部片,然而黃精甫乍看霸氣十足、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蠻橫風格,背後當然是經過算計與安排,闡述包裝成善意蠱惑人心的罪惡,實則比槍林彈雨更為可怕。如果說瘋癲也是一種風格,黃精甫的確把這個風格貫徹到淋漓盡致,恐怕此後讓人一看就知道,他就是這種風格的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