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公視因應收視趨勢,規劃每年播出一至二檔實境秀,方夢貞擔任製作人的《阮三个》成為其中代表作。繼《阮三个3》獲電視金鐘獎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後,2022年底公視再邀方夢貞提案合作,歷經1年推出聚焦年輕族群的《二呆流浪記之完全大人手冊》(以下簡稱《二呆流浪記》)。
節目以曾敬驊與朱軒洋返回宜蘭、台中老家為起點,依續前往蘭嶼、花蓮、馬祖等六地打工賺取旅費。途中除了接受海上泳渡、負重登山、搭樹屋的體能考驗,也透過人際互動得到啟發,邁向成熟之路。
方夢貞坦言,經營類型的實境秀如雨後春筍,新節目除了要突破框架,還要思考如何符合觀眾口味、引起共鳴,挑戰很大。她以2021年製作探討青年負債問題的劇集《大債時代》為靈感,希望改變過去用刻板印象觀察年輕世代的角度,促進不同年齡層及族群理解。
企劃初期,方夢貞得知曾敬驊因連續2年拍戲不間斷,亟欲休假充電,建議他接拍實境秀轉換心情,連帶吸引「好麻吉」朱軒洋加入。去年2月拍板由「二呆」擔綱主持後,經企劃團隊多次訪談,蒐集兩人現階段遭遇的困難和疑惑。
方夢貞指出,曾敬驊看似星途順遂,卻因工作忙碌,生活一團糟,出外景才想起忘了繳房租;朱軒洋也因社交恐懼,面對群眾和媒體壓力極大,「兩人皆產生強烈的自我懷疑、對未來充滿不安全感,就像處於小孩摸索如何成為大人的階段。」
團隊歸納六道「轉大人」課題,透過社群、在地刊物、友人介紹以彙集資料,篩選對應的素人主角及打工場域,去年5月正式開拍。方夢貞以第3集脫離舒適圈的主題為例,安排二呆前往「吳阿婆」於蘭嶼經營的漂流木餐廳。前製期田調時,方夢貞與吳阿婆相約碰面三次,除被對方的風趣幽默吸引,也好奇她不顧父母反對、放棄台北工作嫁給達悟族青年,到蘭嶼的心路歷程。
「蘭嶼十多年前環境不如現在方便,吳阿婆的決定不只是脫離舒適圈,還得克服文化、觀念種種落差,建立自己的家,過程很辛苦。」方夢貞認為與其說大道理,不如讓二呆融入當地生活,透過互動相處,從對方身上看到人生的命題跟價值。
與其說大道理,不如融入當地生活,從對方身上看到人生命題跟價值。
因節目中任務所需,曾敬驊與朱軒洋得熟練開手排車,行前劇組亦安排野外求生、烹飪等課程。「兩人覺得開手排車很酷,我們於是決定花80多萬元購買小貨車,改裝成二呆號,實現他們的願望。」
新鮮有趣的體驗,讓面對鏡頭一向謹慎的曾敬驊與朱軒洋卸下心防,錄影首日就和工作人員火速打成一片。方夢貞笑說:「開拍時兩人壓力很大,小酌放鬆後互動更自然,經紀人也覺得無傷大雅,符合25歲年輕人該有的樣子。」
方夢貞強調錄影過程不刻意要求和設計,而是順著兩人現場反應調整,適時溝通。例如朱軒洋抵達蘭嶼首日,聽菜單講解和面對客人時神情尷尬,連吳阿婆都擔心是否該出手解危。「朱軒洋本來就不擅長人際互動,這是他要面對的成長課題,只需要稍加鼓勵,讓他有勇氣踏出第一步。」
鏡頭一路記錄朱軒洋從不知如何應對,到努力學習、產生自信的過程,「他離開蘭嶼前居然說最喜歡介紹菜單,因為可以訓練表達能力,大家聽了都很感動。」方夢貞說。
《二呆流浪記》除力求真實,更呈現人性複雜情感。
公視綜合節目組長賀照縈認為, 《二呆流浪記》除力求真實,更呈現人性複雜的情感。像是曾敬驊回家探望父母,為秀廚藝手忙腳亂,全場氣氛也變得嚴肅。「導演沒有喊停或刻意製造效果,而是耐心觀察。只見朱軒洋默默幫忙,陪曾敬驊父母聊天,展現相互扶持的情誼,過程簡單卻很難得。」
13集節目僅有1個半月拍攝期,每站外景約7天,時間壓力頗大。為免耽誤後續行程,工作人員得抓空檔安排攝影機鏡位,然而節目為拍攝搭建兒童教學及遊戲使用的樹屋,遠赴交通不便的馬祖東莒,單從基隆搭船至南竿就費時11個小時,還要再轉乘每日僅1班的小船,加上當地物資缺乏,讓方夢貞前期勘景階段一度考慮放棄。
「朱軒洋也質疑『為什麼要大老遠跑來東莒蓋樹屋?』我讓他自己尋找答案,對應『選你所愛、愛你所選』的主題。」最終方夢貞從台灣另帶5位專業技師陪同前往,並就地取材,加上居民自願蒐集、提供材料及家中工具,合力完成任務。
賀照縈指出:「二呆拆船收集材料時還突發奇想,拿方向盤點綴,相信這段和眾人一起創造回憶的過程,對他們別具意義。」每段行程結束,兩人都有說不完的內心話,尤其「屁孩告解室」橋段,可以不受打擾、各自在車內分享心情,無需準備講稿,對著鏡頭暢所欲言達二小時。
《二呆流浪記》較定點拍攝的《阮三个》增加移動成本,也加入水下、高空攝影,攝影師從4名增加至6名,製作費略為提升。除了在公視、八大電視播出,也成為公視第一部授權Netflix的台綜,擴大年輕收視族群。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