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第三集以脫離舒適圈為主題的蘭嶼,「二呆」來到花蓮面對妥協課題。製作人方夢貞指出:「如果妥協是要在零到一百之間取得平衡,兩人對妥協的理解跟我們落差很大,難怪不斷「撞牆」,不是過硬就是過軟,沒有中間值,但其實有很多可能和方法,不用那麼極端。」
方夢貞初期為尋找對應的素人主角,翻閱布農族青年詩人沙力浪的著作《用頭帶背起一座座的山—嚮導揹工與巡山員的故事》,搜尋相關報導後,了解沙力浪以文字及布農族人眼光,積極推動原住民族史觀的過程。
她與製作團隊赴花蓮與協作們碰面,發現其中不只有布農族,還有賽德克、阿美族,為融入布農部落跟登山協會,要學習布農族語和習慣,為生活做出妥協仍甘之如飴。
沙力浪表示:「我想用比較緩和的方法告訴大家布農族的好,當你來親近山林的時候,讓你知道原來以前族人是如何離開原鄉,一路走到花蓮落地生根,對於文化有什麼樣的想法,讓更多人理解後慢慢內化。」
即便妥協,沙力浪不認為痛苦,「雖然人生有很多不公平,但還是能找到一種詮釋妥協的方法,寫書、寫故事、帶你去山上講故事給你聽。」沙力浪冷靜卻帶著幽默的談吐,翻轉方夢貞對原住民的第一印象:「跟老師相處很愉快,在第四集節目中試著讓兩個充滿疑惑的年輕人,透過布農族式的幽默感受妥協的課題。」
途中,朱軒洋因十字韌帶斷裂開刀治療,不想一直被當成需要照顧的傷患,努力挑戰高山協作工作,他神情疲憊,停停走走臉色發白也不願放棄,看見朱軒洋的堅持和毅力,帶給團隊和觀眾不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