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大選,國民黨獲得的政黨及總統候選人補助款,加起來共超過3.7億元,但仍不足以化解財務危機,黨內也十分費解,不禁要問「國民黨到底還缺多少錢?」得到的答案是黨中央已把2億多元的選舉補助款拿來支應這次大選費用,剩下的還要支付人事費用等,以致捉襟見肘。
一位藍營人士直言,國民黨前幾年裁撤專業黨部後,黃復興黨部成了唯一不動如山的特種黨部,若依照國民黨黨務人事費用及行政費,一個月近3千萬元計算,黃復興在全國各地的支黨部,每月人事及業務費至少就要500萬元,黨的人事一再精簡,如何協助黃復興黨部改革、轉型,才是黨務人事費用能否降低的關鍵。
黨務高層人士告訴本刊,距離明年7月黨主席交接還有17個月,人事費至少要5.1億元,眼下還有約2.8億元缺口,「真的不知要如何是好?」
除了黨務經費拮据,朱立倫面對中投、欣裕台公司股權移轉國有案,雖在2月27日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再審之訴,但仍擔憂與黨產會進行的156億元資產保衛戰,最終判決會不如所願,因此,黨的改革及內造化,已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除了可節省經費,還要為2026年選舉預作準備。
本刊掌握,朱立倫布局的3大改革,首先是將4大部門內造化,由黨籍立委及民代接任幹部,包括已公布人事的文傳會主委李彥秀、留任的組發會主委許宇甄外,智庫也會由柯志恩及桃園市議員凌濤續任正副執行長;此外,行管會雖是財務單位,但該部門人員也會逐步內造化。
藍營人士解讀,朱立倫大動作進行內造化改革,對國民黨而言是正向發展,但黨內也有人認為,朱此舉除了為布局2026年選舉,也是鞏固自身在黨的勢力,畢竟朱的任期到明年7月,在此之前已無任何全國性選舉,「朱想維持黨魁的威望,廣納不少區域跟不分區立委入陣黨中央,看起來是有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