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在犀牛盾品牌甫度過十週年之際,我們以材料科技為核心,傾力打造CircularNext手機殼系列,歷時十年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已累積逾千萬使用者;至今我們仍保產業改變者(CHANGEMAKER)的初衷,希望持續以『單一材料設計』打造循環生態圈、盡力實踐零廢棄的永續精神。」7日發表歷時三年研發、全台第一個能100%循環再生手機殼,防護配件大廠犀牛盾RHINOSHIELD犀牛盾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王靖夫說。
根據調查機構統計,全球每年售出超過10億支手機,以每支手機至少會用到一組手機保護殼,如果以更換週期3.5年計算,每年至少將有3,500萬組閒置或廢棄手機殼;而台灣每年約售出600 萬台手機,也至少會產生150萬組廢棄手機殼。
「目前市面上的手機殼品牌大多為複合塑膠材質,根本無法納入政府循環回收體系,不少消費者只能將更換下來的手機殼放在家中閒置,或是以一般垃圾丟棄。」犀牛盾共同創辦人、產品開發暨供應鏈管理副總經理王靖諭說。
為了實現永續環保愛地球,犀牛盾從2015年就開始研發能夠多次回收的手機殼新品,「除了要讓手機殼材質同時兼具硬與軟的防摔特性,也要讓手機殼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循環再造,這當中的挑戰關鍵就是『有沒有材料可製造』,以及『是否有開發能力』。」
王靖夫更直言,目前全球的手機品牌,像是蘋果、三星等一線大廠,能做到的就是新品採用環保回收材料去製造,但製造後的環保材質產品,後續的再回收,卻仍處於空窗階段。「我心目中是希望做到,不僅用環保材質,更希望這些新品都接下來的『生、老、病、死到再投胎』都能夠進入真正的循環再生。」
他還透露,再生手機殼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做海洋廢垃圾回收,將在台中自家工廠打造蒐集海面下多台海洋廢棄物蒐集機器人,將會搭上輝達顯卡,做影像識別搜尋,有效回收海洋廢棄垃圾。
至於如何做到?王靖諭透露,犀牛盾打造自己的回收管道、整合供應鏈,建造具體的生產工廠,以確保整體管理循環的生態圈,讓循環過程中的工作都可以被監控;犀牛盾也打造了手機殼生產履歷,從研發到建廠該公司至少花了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