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諸位都是中華民國高階文官,領導全國各個局、司、處。因此我想請問諸位心中的《國土規劃》面貌如何?諸位想要把國家環境、生態、景觀帶往那一個方向?」在考試院文官學院替高階文官上課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以反問代替作答,問說起台下的高階文官們時說。
童子賢進一步詢問在座的文官們,「如果有一天嘉南平原上的金黃稻穗隨風搖曳的景觀消失殆盡,這是各位樂意見到的?有一天台東池上秋收美麗的稻田中間夾雜著很多太陽能板,這是我們準備面對的?」他又再問:「如果有一天我們糧食短缺了,但是台灣的稻田轉成太陽能板發電之後,再也轉回不來了,怎麼辦?」「如果有一天廣闊的農田上堆積用了25年必須廢棄的巨量太陽能廢棄垃圾,大小面積有2個台北市的大小,我們要怎麼回收?怎麼處理?」「現在的能源政策,準備帶給我們一個怎樣的國土面貌?我們準備好了嗎?」
童子賢連珠砲似的提問,就是要讓台下的高階文官們靜心思考,他說,「我以提問代替答案的同時,免不了會羨慕與借鏡進步繁榮又景觀美麗的歐洲國家,如法國、芬蘭、比利時、瑞士的經驗。而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核綠共存』來提供低碳發電,也達成兼顧農業、糧食以及景觀、生態。」
童子賢進一步指出,這些國家中,有的像是瑞士、比利時地狹人稠、又經濟繁榮,有的像是芬蘭與義大利,廢核之後又決心重啟核能,尤其法國是非常驕傲於他們的核能科技。「其中,法國的核能佔了65%發電量,而法國人得以保存讓他們非常驕傲的生活方式與農業文化,比如波爾多、勃艮第的葡萄園。而比利時、芬蘭、瑞士核電使用比例也有40%、42%、34%。」他說。上述所提的國家的的共同點就是「核綠共存」、「低碳發電」、生態保存、景觀優美,而且都是經濟繁榮。
因此童子賢認為,這些歐洲國家的經驗是可以讓台灣借鏡的,亦即適當的以使用核能來調節綠能,以減少大面積太陽能能對環境的衝擊。「借鏡這些經驗,可以讓台灣在國土規劃中,保留下珍貴的農業文化、糧食生產與農村生活空間,甚至保留下好的觀光資源,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黃金比例』的選擇。」他中肯地說。
談起核能發電,童子賢點出一個關鍵優點就是,「佔用的土地面積非常的小」。他說:「一個核三廠一年可以發電160億度,而所佔面積不過是長寬一至二公里的空間。但是太陽能面板在達到同樣的發電量時候,需要約154平方公里的驚人土地面積(或換算為1萬5,399公頃)。」童子賢更提醒這個計算基準是以相關單位公佈的每1,000公頃的太陽能面板可得到1GW裝置容量,而一年可獲得發電量10.39億度去計算。
童子賢直言,太陽能發電耗費台灣珍貴的土地實在太大了。此1萬5,399公頃太陽能板面積大約等於592.3個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約26公頃),或約等於0.57個台北市大小(台北市面積27,180公頃 或換算為271.8平方公里,這包含了陽明山與基隆河流域)。童子賢說佔地如此之廣的太陽能面積,只能供應了台灣2023年用電2,821.4億度的5.67%。而且25年廢棄一次,又要重來。
「最好的選擇是,何不讓效率極高的核能發電來幫忙,組合成『核綠共存』來發電,以減少環境與土地、農業、生態的衝擊?!」童子賢向所有高階文官們語重心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