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報導,大白菜適合在涼爽的氣候中生長,通常種植於氣溫在關鍵生長夏季期間很少超過25°C的山區。研究顯示,氣候變遷帶來的較高氣溫正威脅著這些作物,甚至可能使南韓有一天無法再種植大白菜。
「我們希望這些預測不會成真。」植物病理學家兼病毒學家李英奎(音譯)表示。他說:「大白菜喜歡在涼爽的氣候中生長,適應的溫度範圍非常狹窄。」他指出,「最佳溫度範圍是18到21°C。」
獲得農業部頒發的泡菜大師稱號的李哈妍(音譯)描述了高溫對大白菜的影響,她表示大白菜的心部「變壞,根部變得黏糊糊的。」她說:「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夏天我們可能得放棄大白菜泡菜。」李哈妍的頭銜反映了她對食品文化的貢獻。
政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高山地區種植的大白菜面積不到20年前的一半:3,995公頃對比8,796公頃。根據農村發展行政處的氣候變遷預測模型,未來25年內,大白菜的種植面積可能會大幅縮減至僅44公頃,到2090年,高山地區將不再種植大白菜。
研究人員指出,較高的氣溫、不可預測的大雨和變長的炎熱夏季使得病蟲害更難控制,都是導致作物減少的原因。此外,一種會使植物枯萎的真菌感染也對農民造成了特別麻煩,因為這種感染往往在收成時才會顯現。
氣候變遷使南韓的泡菜產業面臨更多挑戰,目前這個產業已經在與來自中國的低價進口品競爭,而這些進口泡菜大多在餐廳中供應。海關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今年的泡菜進口量上升了6.9%,達到9,850萬美元(約新台幣31.6億),幾乎全部來自中國,是同期最高的數字。
目前,政府已經依賴大規模的氣候控制儲存來防止價格飆升和短缺。科學家們也在全力開發能夠在較暖氣候中生長的作物品種,並且對大幅波動的降雨和感染有更強的抵抗力。
但像71歲的金時甲這樣的農民,他一生都在江陵地區的大白菜田中工作,擔心這些新變種的種植成本會更高,且口味可能不如以前。
金時甲表示:「當我們看到報導說有一天韓國將無法再種植大白菜時,既震驚又感到悲傷。泡菜是我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東西。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