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山大史有一位從小學到國中階段的同班同學,對方有口吃,有時其他小朋友會模仿。他說:「那時候我們是好朋友,就算有人模仿、開他玩笑,但沒有嚴重到霸凌的程度,且他看起來也還算融入整個班級。我做電影的設定時想到,他也許是少數,在這個世界也許會感到孤獨,但是他並沒有被排擠,還是融入在社群裡。我的作品想要肯定這些少數,便以童年經驗為靈感,以我朋友為範本來塑造這個角色。」
本片靈感源於日本民謠團體 Humbert Humbert的歌曲〈boku no Ohisama(My Sunshine)〉,促使奥山大史籌拍此片。他分享:「我和池松壯亮說要一起拍電影的同時,差不多那段時期,我聽到Humbert Humbert的歌曲,即電影的同名歌曲〈My Sunshine〉,他們在10年前就完成這首歌,可是我那時候才聽到。」
他認為歌曲的故事性很強,因此想到,如果把這首歌曲中的第一人稱「我」,做為電影故事主角的話,會非常符合這個主題。「我是看到他的歌詞,受到啟發,才決定故事線據此延伸,也才決定不要用我自己童年的經驗,而是以主題曲裡的我為出發點,去寫一個新的故事。
「因為主題曲的歌詞仔細看就是一個口吃的少年的故事。那時我就想把故事線發展成虛構的劇本,然後在片尾放上這首歌,效果一定會很好。」
奥山大史當時便想把這首歌放在片尾當主題曲,同時也找來這首歌的作詞作曲者之一、佐藤良成來擔任《我心裡的太陽》的電影配樂。連同池松壯亮在片中開車時播放的歌曲,聽起來像西洋老歌,但其實都是他全新創作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