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8 07:00 臺北時間

【健康台灣抗癌專題】《山道猴子》新作曝癌友悲歌!成大醫學院長沈延盛提解方:符合國際指引癌藥速納健保 最直接減癌症死亡!

mm-logo
國立成功大醫醫學院沈延盛院長接受專訪,針對台灣醫療現況提出建言。
國立成功大醫醫學院沈延盛院長接受專訪,針對台灣醫療現況提出建言。
爆紅網路動畫《山道猴子》作者推出新作品《媽媽得了癌症》,描述一位年輕人為照顧癌末母親導致生活逐漸崩壞的過程,內容觸及台灣醫療現況、房價等社會議題,更血淋淋描繪多數癌友家庭「因病而貧」的悲歌。國立成功大醫醫學院院長沈延盛接受專訪時感嘆:「我們明知道要用哪種藥(自費治療),卻因為病患沒錢,身為醫師想救也救不了,這樣的狀況在南部格外嚴重,暴露出城鄉差距的醫療平權問題。」
20240918mkt001-01
《山道猴子》作者推出新作品《媽媽得了癌症》,超寫實描繪抗癌之路拖垮全家經濟的窘境。
連續41年居國人死因之首的癌症,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癌症威脅已如洪水猛獸般襲擊而來,是政府與健保體系不得不面對的挑戰。何其有幸,我們獲得了史上第一位醫師總統賴清德,喊出「2030年降低台灣癌症死亡率1/3」的願景目標,直球對決因癌症而瀕臨破碎的家庭問題,以及勞動人口大量流失的黑洞。
然而在眾多癌別中,發生率、死亡率和死亡人數都第一名的新國病「肺癌」尤需關注,肺癌因症狀不明顯,病患往往一確診即晚期,如未能及時給予適切的治療,肺癌死亡很難下降,政府想要達成癌症死亡率減少1/3的願景目標,肺癌無疑是頭號打擊目標。
20240918mkt001-02
想要落實賴清德總統2030年降低台灣癌症死亡率1/3目標,新國病「肺癌」是頭號打擊目標。

基因決定命運 癌友悲嘆同病不同命

如同《媽媽得了癌症》劇情,從發現罹癌、手術、放化療到居家照護,長達2年的治療期拖垮家庭經濟,劇中的爸爸為了籌措醫藥費得變賣房產、被迫租屋安頓子女,一人罹癌讓整個家瀕臨崩潰。不禁讓我們反思,台灣健保在癌藥給付上,很多仍落後國際指引,衍生健康不平等的現象,如果政府再不正視問題、端出解方,癌症家庭還能依靠誰?
以肺癌當中人數最多的肺腺癌為例,儘管健保給付第一線標靶藥物已進入第三代(如EGFR、ALK基因突變),但不適用標靶藥物的「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迄今仍盼不到依循國際指引的第一線治療-免疫藥物合併化療。
這群被健保遺忘的肺腺癌病人,只是因為本身無法決定的腫瘤基因,而陷入「同病不同命」的治療困境,多數病人仍停滯在健保提供的化療,半數都活不過一年;他們的處境就像明明有最新iPhone手機可用,卻仍停滯在上個世紀的「黑金剛」手機,病人想用符合國際指引的治療來續命,就得面臨自費抉擇,因貧而憾的悲歌已是診間日常,醫師無奈、病家也無力。
20240918mkt001-03
新國病肺癌的治療不得不重視,根據統計,肺癌族群尤其女性、不抽菸且年齡小於50歲的病患,發生率顯著上升。
沈延盛院長指出,根據臨床經驗,很多新的治療確實對癌症有效,但偏偏就是沒有健保給付。一顆新藥每個月需花20、30萬元,長期下來要花好幾百萬,醫師該怎麼治療?民眾能負擔嗎?站在臨床需求、健康平權的立場,他表明:「晚期癌症的預後與用藥及時性有很大關係,已通過三期臨床試驗、安全有效的新藥,健保應該盡快給付。」

「雙軌制」及「雙刀流」讓政策落地

抗癌是政府實現健康台灣的第一步,想要實現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率1/3的願景,沈延盛務實提出「雙軌制」及「雙刀流」概念,直指國健署和健保署需扮演重要角色,並且確實分工、逐步落實,才有機會達成政策目標。
他解釋,所謂「雙軌制」意指預防和治療,以人數最多的肺癌為例,在早期篩檢、追蹤確診上要徹底落實,並輔導衛生所、診所等基層醫療單位建立制度與流程,讓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可以專心在治療上,做好病人分流,防止大型醫院人力被拖垮;治療層面上,符合國際治療指引或三期試驗通過已二、三年的新藥,健保就該給付,縮小與國際指引的落差,才能讓癌友可以被有效治療,「這是最直接降低癌症死亡的解方!」
20240918mkt001-04
沈延盛院長最早提出「雙軌制」及「雙刀流」概念,是在2024年健康青年論壇上。

百億新藥基金誰能用?務必先做好分流

行政院已拍板明年由公務預算先提撥50億元成立「癌症新藥基金」,並承諾未來會加碼到百億,但根據衛福部釋出的訊息,這筆基金傾向用於「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的新藥,排除病人最需要的救命藥,即經三期臨床試驗確效、且是國際標準治療的藥品,讓醫界、病友團體憂心忡忡。
對此沈院長直言,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已確效的新藥本就該給付,癌症新藥基金的用途宜朝這方面思考,幫助病人及早用藥、帶來希望;至於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的新藥,本質上仍在研發階段,應有其它支持新藥研發的預算來支應,如同他先前提到的「分流」概念,在預算上亦是如此。
想要在2030年減少癌症死亡率1/3,沈院長主張經費來源要採「雙刀流」。早期篩檢費應使用國建署預算,並有計畫地監督及執行;治療費用則由健保署給付,使用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結合商業保險等方式補助部分及協助弱勢族群。他補充,除建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也應通盤檢討健保預算,把不應佔用健保預算的服務剃除,「健保預算不應包山包海,才能達到開源節流。」
20240918mkt001-05
擁有外科醫師性格的沈延盛院長直言,「降低癌症死亡」已經知道病灶也有正確療法,就應該快狠準下手執行。

醫療平權不是口號 實則降低無效醫療負擔

日前,2024年亞太經濟合作(APEC)衛生工作組會議舉行,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也就健康不平等問題,分享4大面向執行策略,其中一項即為針對經濟弱勢民眾提供各項財務協助,避免因病而貧、因貧而憾。另外,也針對肺癌防治經驗與國際分享,癌症新藥基金、加速癌藥給付都是積極推動的政策方向。
台灣面臨人口老化、癌症威脅持續上升的挑戰,仍有許多病患的困境是來自健保給付的癌藥跟不上國際指引,很多癌藥的療效明確,卻因健保的財務考量,尚未給付或限縮給付,導致病人有藥用不到、有藥沒錢醫。
期盼在沈院長提出預防與治療「雙軌制」、經費「雙刀流」的務實建言後,能成為賴政府翻轉癌症的基石,並逐步落實醫療平權、打造健康台灣,也為醫院診間天天上演的抗癌悲歌,帶來一道改變的曙光。
更新時間|2024.09.18 07:0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