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9 08:30 臺北時間

【健康台灣專題】落實百億癌症新藥基金 立委和病團齊籲:應優先解決癌友有藥用不到、有藥沒錢醫的困境

mm-logo
在健保體制下,很多新藥「看得到卻用不到」,癌症新藥基金的成立替癌友帶來人生曙光。
在健保體制下,很多新藥「看得到卻用不到」,癌症新藥基金的成立替癌友帶來人生曙光。
台灣在超高齡社會與少子化的現況夾擊下,醫療重擔將壓垮青世代的未來!根據統計,癌症已連續41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每年新增超過12萬癌症患者,2023年全台癌症患者人數已增至88萬。這些數字的背後,是無數的癌症家庭與病魔搏鬥的無奈,一場醫療資源分配的殘酷舞台也正在上演。
為了減輕癌症家庭的經濟壓力,立委劉建國於2023年4月率領13個病友團體向時任副總統賴清德陳情,成功促成癌症新藥基金(Cancer Drug Fund,以下簡稱CDF)的成立。賴清德上任總統後,兌現承諾,2024年7月行政院會宣布明年將用公務預算挹注50億元成立CDF,並計劃三年內擴大至百億元,以實現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的「健康台灣」願景。
進度上,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今年底前將制定「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要點」,並已開始規劃相關機制,參與人員將包括專家、癌友與付費者代表等,確保基金能切實運作。
20240919mkt001-01
賴清德今年8月主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1次委員會。

健保下的「同病不同命」 肺腺癌病友格外有感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癌症新藥大幅提高了癌友的存活率,但高昂的治療費用讓許多患者面臨「要錢還是要命」的兩難抉擇。以肺腺癌為例,有腫瘤基因突變的患者,目前健保提供的標靶藥物已到第三代,減輕病家很多負擔;但病人如果不幸是無腫瘤基因突變者,九成以上目前仍只能使用健保提供的傳統化療,這種「同病不同命」的現象,更加突顯健保下的健康不平等。
20240919mkt001-02
對於癌友來說,時間等同生命,但經常是因為財務因素被迫等待,等待化療無效、等待身體無法承受時,才能進一步使用新藥。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癌友等待藥物時間長達782天,是非癌症藥物等要時間1.67倍,而且癌友自費已成常態,近64%患者必須自費,在現行健保體制下,已出現醫療階級化隱憂。
CDF的成立曾被視為癌友的希望,旨在幫助無力負擔自費新藥的患者。然而,該基金傾向用於尚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或財務衝擊不確定的新藥,引發癌友與專家的質疑。哪些新藥應被優先納入?基金能否長期運作?而那些已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符合國際指引的新藥,是否能藉由CDF讓癌友盡早用藥?這些問題仍待解決。

立委劉健國強調 成立CDF就是要幫癌友解決急迫需求

身為初始倡議者,立法委員劉建國持續監督著癌症新藥基金(CDF)的各項進展。他表示,長期與癌友團體保持聯繫,使他深刻了解這些家庭所面臨的巨大經濟壓力與治療挑戰。「當初我們提出癌症新藥基金的訴求,就是為了解決癌友的急迫需求,CDF應該獨立於健保體制之外,不能與現有的給付機制混為一談。如果回到健保體制下處理癌症用藥,那麼這個基金的設立就失去意義。」
他強調,健保與癌症新藥基金應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範疇,各自滿足不同的需求。
20240919mkt001-03
癌症新藥每月高達20、30萬元支出,拖垮眾多罹癌家庭。(圖/肺腺癌友提供醫療自費單據)
劉建國指出:「財務壓力確實存在,但不應該成為癌友無法獲得應有治療的理由。」目前台灣將近90萬名癌症患者,多數因為費用昂貴而無法使用新藥,陷入「有藥用不到」、「有藥沒錢醫」的困境。因此,他與病友團體呼籲設立癌症「多元」新藥基金,讓基金用途更加靈活,並根據需求進行滾動式的預算調整,確保資金發揮最大效益。他也進一步補充,法制化是讓這個基金能永續的關鍵,目前的暫時性支付專款僅能解燃眉之急,長期來看,必須透過修訂《癌症防治法》來保障基金的持續運作!

癌症治療與國際脫鉤 病團憂CDF成立後癌友仍用不到藥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癌友目前面臨的用藥困境主要有兩大問題。首先,健保納入新藥的等待時間過長,平均超過兩年;其次,給付條件嚴苛,無法讓癌友在第一線就使用新藥,這與國際標準治療脫鉤。儘管賴清德總統致力於減輕癌友家庭的經濟負擔,然而目前癌症新藥基金(CDF)的用途與限制,仍讓人擔憂許多確效新藥無法被納入。
蔡麗娟認為,政府應盤點健保給付與國際治療標準的落差,並逐步縮小差距。對於已通過三期臨床試驗、療效確定且財務影響明確的新藥,是否能增加預算納入健保?若無法實現,是否能透過CDF進行過渡使用?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20240919mkt001-04
癌症新藥基金(CDF)即將成立決策小組,病友團體的加入至關重要。
蔡麗娟強調,CDF決策小組的成立至關重要,如何確定藥物的優先使用將決定基金能否有效幫助癌友,並呼籲參考歐洲、英國和澳洲等先進國家的做法,將病友團體納入決策,確保政策能真正反映需求。她補充:「醫療體系因病患而存在,是最重要的利害關係人,他們的聲音應該在決策過程被納入。」

從困境中尋求突破 共創「健康台灣」願景

癌症新藥基金的設立本應是癌友的救命稻草,但運作機制、資源分配與政策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曾在媒體上所說:「我了解癌症病人的心急及痛苦,如果藥物可延長生命,大家都希望得到機會。」但對於許多像「非腫瘤基因突變肺腺癌」的癌友來說,這是一場殘酷的等待,因為他們無法在第一線使用免疫新藥,只能在治療失敗後才有機會接受更有效的治療。
若要真正實現「健康台灣」的願景,政府、專家與病團必須攜手合作,確保每位癌友都能獲得應有的治療機會。唯有將癌友的聲音納入決策,透過靈活、透明的運作機制,癌症新藥基金才能真正發揮它應有的效益,為無數家庭帶來更多希望與生機。
更新時間|2024.09.19 08: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