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國民黨全黨固樑,罷免團體發言人李晏蓉告訴本刊:「我們志工普遍以上班族為主,平日1天最多只能出去1組人(宣傳),1組約有4到5人,假日人力比較充足,一個早上可以出去3組人。」
拆樑行動領銜人戴璟安是照護體系個案管理師,兩名發言人李晏蓉、林茵茵分別是研究生、大學生,這場「公民拆樑」行動透過網路串聯,志工群組裡有百餘人,但平常比較常出現的熟面孔約3、40人,這就是從今年2月至今,撐起7個多月來整個罷免行動的基本盤。李晏蓉告訴本刊,拆樑團體並非正式立案組織,運作方式也較扁平化,沒有明顯上對下領導統御關係,很難直接下令「今天要開2場活動,出多少人力給我」。
拆樑團體在基隆7個行政區都有在地志工,會評估各區宣傳狀況,提出適合的宣傳地點與時間,彼此交流意見、自發行動,可能某天有人在志工群組問:「我今天要去某處宣傳,有沒有人要一起?」有空、有意願的人就響應前往。
國民黨一再將罷免行動與綠營連結,黨主席朱立倫甚至隔空喊話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要出面呼籲停止罷免,對此,民進黨多次重申,罷免是公民自發運動,甚至連基隆議員協助衝刺連署,都要強調是以市民身分幫忙,非藉助政黨力量。
「明明在地方8年執政,一經政黨輪替,好像什麼都沒留下。」一位綠營黨務人士感慨,就像2024年選舉桃園綠委全滅,這次基隆市長罷免,再次讓綠營深刻感受藍營北台灣根基雄厚。民進黨如今在中央執政,不可能跳到罷免第一線搶走公民團體主導權,地方黨公職雖盡可能用個人身分幫忙,中央有大選經驗的黨職人員也與拆樑團體分享選戰經驗,但整體而言仍綁手綁腳,少了能讓所有人凝聚起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