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有好多家都要我們幫忙做」,廌家技術長劉定宇開心地說道,甚至芬蘭知名專門生產低溫系統的設備業者Bluefors都是廌家的合作夥伴。他補充,Bluefors的全球市佔達7成,就連台灣所有做低溫物理相關的技術,都是買它們的設備。
劉定宇指出,Bluefors的超低溫控制箱是量子電腦的核心組件,而廌家則是為其提供客製化的線纜和連接器解決方案,協助提升量子位元(Qubit)數量,加速量子電腦的發展。
「我們(廌家)走訪10至20家涵蓋不同領域的量子電腦公司,這些領域包括量子電腦製造、超低溫控制以及除錯等」,劉定宇說道,在與這些公司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大家普遍關心一個相同的問題,就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容納更多的組件」。
劉定宇說明,以一個直徑約60公分、高度約5公尺的超低溫控制箱為例,依照目前的架構,大約能容納100個量子位元。然而,他們的目標是在相同的空間內達到2,000個量子位元的容量,這意味著內部將需要安裝高達6,000條的線纜。
然而,量子電腦需在極低溫環境(零下269~271.11度)下運行,這溫度相當於近似外太空的溫度,故相關的傳輸線纜與連接器,必需要具備高密度且使用無磁性材料,以確保能穩定連接。
「當時劉先生(劉定宇)也是花很多時間去研讀相關技術」,游素冠回憶過去彷彿歷歷在目的說道。她接著表示,廌家起初針對美國排名前60名、歐洲前10名的量子電腦業者逐一研究,找尋可以切入的市場,而這些業者也提供許多資訊與規格,過程中多方蒐集材料特性、設備環境等環節,進而找出可行的方案。
談及至此,劉定宇拿出一個手掌大的印刷電路板(PCB)說道,「我們現在要交貨的是這個,這個板子可接30條線纜。而今年開發的核心,是在一個板子的這反兩面上接100條線,上面的連接器我們自己打造」。
劉定宇表示,儘管量子電腦領域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廌家現正積極調整戰略,專注於與少數關鍵客戶合作,並計劃在未來加強與其他領先量子科技企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其在量子運算領域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