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盛頓日報》報導,在這次的全球經濟動盪中,黃金已經再一次證明自己是絕佳的避險標的,如果拿過去歷史作為借鏡,黃金價格仍然有上漲的空間,不過黃金也可能很快被另外一種珍貴金屬「白銀」所取代,白銀因價格相較黃金便宜,常被稱為「窮人的黃金」。
黃金向來都是具有兩極爭議的投資標的,同時擁有熱烈的支持者和激烈的反對者,但是只要攤開歷史數據來看,就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那就是長遠來看,雖然黃金的表現落後於大盤,但若單看動盪時期,黃金的漲勢往往就能跑贏大盤。而白銀價格往往在一段時間後就會跟著黃金價格上漲。
在1970年代在本世紀初,黃金的表現比美股標普500還要好,成功抵禦了通貨膨脹和金融泡沫對投資人的傷害,根據FactSet的數據,截至目前為止,本世紀的黃金的報酬率達到113%,而標普500指數(含股息)的報酬率為78%。截至上週,黃金價格已觸及3,500美元價位,雖然在美國總統川普對關稅的態度趨緩後,金價已經回落,不過過去12個月內,黃金仍上漲了約41%,高漲的黃金價格仍讓許多想買的人裹足不前。
幸運的是,歷史顯示白銀可能會隨後跟進。白銀在過去一年內上漲了約23%,雖然表現不如黃金,但仍大幅超越標普500同期6%的回報率。
《華爾街日報》解釋,這與白銀的「雙重性格」有關,白銀與黃金一樣屬於珍貴金屬,具有避險屬性,但白銀擁有更多工業用途,例如在電子產品和太陽能板中的應用,這使得它對經濟變動更加敏感。因此在經濟衰退初期,黃金往往優於白銀,但隨後隨著經濟復甦,白銀反彈力道更強。
另一個讓投資者關注的是黃金與白銀的價格比率,可以藉此判斷黃金是否已經過度升溫。截至上週三,黃金每盎司的價格是白銀的98倍,低於本週早些時候的100倍以上,不過已經高於過去30年的平均比率68。
值得一提的還有,在2020年3月初的疫情恐慌期間,金銀比率達到了113,在那次事件後的12個月裡,白銀價格上漲73%,而黃金僅漲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