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07:28 臺北時間

鏡評/為台電說句公道話

mm-logo
時事
台電核三廠正式除役,行政院編預算要彌補台電虧損,但朝野對立劇烈,撥補遙遙無期。(台電提供)
台電核三廠正式除役,行政院編預算要彌補台電虧損,但朝野對立劇烈,撥補遙遙無期。(台電提供)
上週,台電公司再度成為全國新聞的焦點,之一是屏東核三廠二號機組正式除役,從1978年12月核一廠正式發電商轉,運轉了47年的核電,從此消失;之二是行政院編列1,000億元的預算,要彌補台電帳上高達4,229億元的累計虧損,但是朝野對立劇烈,撥補遙遙無期。
兩個攸關全民用電的重大事件,同時突顯出一個事實「台電是政客的肉票」,在所有攸關民生的國營企業中,台電提供的服務與每一位國民、每一分一秒的生活都密切相關,而且台電獨占的地位、一年8,000億元的營業額、動輒千億元起跳的各種採購,都讓台電公司淪為立法委員與特定利益團體長期緊盯的政治肉票,還要加上每逢選舉劇烈的政黨競爭,必然拿台電穩定供電當成恐嚇選民的索票機。政客表面上高喊發電是科學、客觀的事業,檯面下卻拿台電當成肉票,恣意政治勒索。
要政客不欺負台電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必須替台電說一句公道話,從穩定供電、提供2,300萬人低廉的電費、與製造業並肩貢獻台灣經濟增長、以及戮力執行能源轉型的國家政策,台電做得真是不錯。台電歷任董總、以及將近3萬名員工,都是領取固定薪水的公務人員,他們在極為困難、暗箭齊發的複雜環境下,達成穩定供電、電費低廉、經濟增長與能源轉型4大任務,台電不應該被汙名化,台電是台灣社會安定的重要基石。
絕大多數的台灣消費者可能不知道,2022、2023年國際能源價格暴漲,世界各國經歷了一次電價暴漲的海嘯,首當其衝的歐洲國家「平均」電價暴漲1倍,英國許多勞工因付不出電費而被迫流浪街頭(家戶平均電費,曾經突破每月新台幣1.4萬多元),成為OECD國家流浪漢比例最高的國家;德國平均家庭電費高達每度新台幣14元,幾乎是台灣的4倍,昂貴的工業用電更傷害了德國製造業的基礎,對經濟造成深度傷害。
美國與亞洲國家的電費也都顯著上漲,但是台灣因為台電公司扮演了海嘯的防波堤,持續2年承受了4,200億元的虧損,讓台灣成了世界主要工業國家中,民生與工業電價最平穩、漲幅最低的經濟體。台灣近年經濟增長快速、人均所得超越韓國與日本,政府稅收年年增長,台電「電價海嘯防波堤」成功保護了我們,是一個鮮少被人提及,卻極為關鍵的大功臣。
國際能源價格持穩之後,台電陸續調漲電價,但是電價海嘯造成的巨大虧損還是難以彌補,惡化的財務報表,對於台電向外採購、取得融資、以及公司的正常運作,都有極大的負面影響,習慣圍著台電鬥爭的立法委員們,真應該及早讓政府完成增資,還給台電一個公道。
更新時間|2025.05.22 07: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