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鼓樓原定於今年2月結束為期5個月的封閉維修,然而,開放僅短短三個月,屋頂就發生大面積坍塌,掀起社群一片質疑聲浪,「幾百年沒倒,維修完就倒,這不是越修越壞?」「這也是豆腐渣工程的一種吧?」「去年才修繕完工,600年的鼓樓啊,這也敢瞎搞啊!」甚至還有網友直呼:「天有異象!」

當地文物部門迅速澄清表示,倒塌的樓體部分其實是1995年未經許可私自興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不屬文物,本身並無歷史意義。而作為省級文保單位的明代鼓樓磚石城台則安然無恙。然而,這番解釋非但沒解答疑惑,反而讓人更不解。網友質疑既然是違建,為何能屹立近30年之久?並反問去年度進行維修工程時,為何未同步拆除違規部分。更令人質疑的是,高達340萬元的經費究竟是用來維護「假骨董」,還是真正的歷史文物。
另外,部分網友則懷疑內情不單純,「違建不拆還修,修完就塌,這劇本太熟悉了!」「是不是等全塌了再申請一筆重建經費?」強烈要求官方迅速調查維修工程是否涉及偷工減料,並追究失職責任。

建築文物專家強調,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在文物保護單位上增建必須獲得國家與省級文物部門核准。而1995年的復建工程顯然違法,依法應予拆除。現在卻花錢修繕,此舉不但虛耗公帑,更可能危及下方真正古蹟的結構穩定性。
截至目前,地方政府尚未對此次維修工程提供具體說明,有關是否牽涉人為疏失或工程舞弊,仍須進一步釐清與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