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14:52 臺北時間

看短影音像中毒?一滑就停不下來 專家揭「抖音腦」背後科學真相

mm-logo
時事
「短影音成癮」或是「抖音腦」的狀態逐漸被科學界視為影響心理與神經功能的重大行為風險。圖非當事人(東方IC)
「短影音成癮」或是「抖音腦」的狀態逐漸被科學界視為影響心理與神經功能的重大行為風險。圖非當事人(東方IC)
沉迷於YouTube Shorts、TikTok與Instagram Reels等短影音平台,不僅是時間管理的問題,「短影音成癮」或是「抖音腦(TikTok brain)」的狀態逐漸被科學界視為影響心理與神經功能的重大行為風險。
根據《富比士》(Forbes)報導,多項學術報告證實「短影音成癮」(Short Video Addiction, SVA)會改變大腦運作機制。2025年刊登於《神經影像》(NeuroImage)期刊研究指出,SVA會提高大腦的獎勵處理活動,使人產生不斷滑動獲取短暫快感的衝動,卻同時降低高階認知控制能力,也就是理性判斷與抑制衝動的能力。這種類似玩吃角子老虎機的腦部模式,讓使用者容易陷入循環式觀看,導致睡眠中斷、忽略日常責任,甚至產生焦慮與失控等戒斷反應。
SVA對年輕族群的影響更為顯著。這群年齡約在18至25歲之間的成年人,對環境刺激與成癮行為更為敏感。2025年《人類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與《心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發表的研究指出,大學生的SVA與更高的風險承擔傾向、對影音提示的過度敏感,以及對憂鬱與焦慮的易感性有顯著關聯。約半數的新興成年人每日都會使用社群平台,平均觀看短影音時間超過1小時,顯示問題規模不容忽視。
短影音平台也成為錯誤資訊的溫床。根據2023年Capitol Technology University的研究指出,約有五分之一的TikTok影片含有重大誤導資訊。由於平台演算法優先推送吸引點閱的內容,而非資訊正確性,導致誇大、片面與虛構內容大量流傳。更令人擔憂的是,2025年《人類行為中的電腦》期刊研究顯示,年輕使用者往往高估自己辨別假訊息的能力,卻實際難以做出正確判斷。
專家認為,預防SVA的第一步是覺察自身的使用狀況,包括每日花費時間與觀看後的情緒反應。若頻繁出現不安、焦慮或後悔等情緒,應視為警訊。使用者應有意識地建立規律觀看時間表,以避免隨手滑動的衝動模式,同時提高對平台內容真實性的警覺。優先參與現實生活中的活動、與人互動,以及主動查證資訊來源,都是降低SVA風險的有效方式。對於已經出現困擾的人,尋求熟悉SVA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士協助,將有助於恢復自我控制與生活平衡。
更新時間|2025.07.15 14:5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