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17:58 臺北時間

零碳永續論壇2/碳有價時代農地黃碳淘金 南畝王領軍與農民一起當台灣碳農

mm-logo
財經理財
南畝王為台灣碳交所的首批合作夥伴,其主導的「改進農業土地管理專案」將是國內第一個依循本土方法學的土壤碳匯專案。(圖為南畝王執行長林宗富)
南畝王為台灣碳交所的首批合作夥伴,其主導的「改進農業土地管理專案」將是國內第一個依循本土方法學的土壤碳匯專案。(圖為南畝王執行長林宗富)
淨零轉型從口號轉化為全球產業的必答題,2023年正式掛牌的台灣碳權交易所,更宣告碳定價時代的來臨。當高科技廠房忙著採購綠電、傳產業者苦思製程改良,南畝王生技(以下簡稱南畝王)的目光望向了最古老的生產場域——土地。台灣農民開始在農地種碳,將土壤變為吸納溫室氣體的「黃碳」金礦,正在實踐本土碳權。
相較於企業透過更換節能設備、使用綠電達成的「減排型」碳權,以農業管理起家的南畝王,近年專攻技術門檻更高、但固碳效果更長久的「移除型」碳權,直接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封存到土壤裡。
南畝王執行長林宗富表示,南畝王大約5年前在響應友善農業政策時,漸漸地關注到「黃碳」商機,以現行技術估算,黃碳每公頃每年約可增匯0.5~1公噸的二氧化碳量。
林宗富口中代表土壤的黃碳,指的是透過農業和土地管理技術,增加土壤碳庫中的二氧化碳量。與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並列,是自然碳匯的3大支柱,也是貼近農林漁牧業本質的碳權類型。
今年5月,南畝王和碳交所合作首個位於雲林北港的土壤碳權專案,在50公頃的專案範圍內,以60個點位建立土壤碳含量基線,每一個點位再劃分12個九宮格,各取深層土和淺層土。這些隨機散布在廣大農田的採樣點,所採集上千個土壤樣本,還需送交專業實驗室分析,評估期長達3~6個月。
林宗富形容這不僅是體力活,更是對數據精準度的極致考驗,因為所有結果都必須通過第三方機構的查證,最終送交環境部審核,「最高指導原則是準確度,只要過程有不夠確實的環節,隨時可能被收回(許可)。」
「這門生意,遠比想像中複雜。」林宗富說,並進一步表示,一個專案通常需要1~1.5年的時間準備,其中40%的時間會花費在前期選定場域、匹配國內外認可的方法學,「前期會辛苦一點,花很多時間跟農民團體溝通,讓他們有信賴感、願意參與碳權開發。」
林宗富表示,農民是這場黃碳革命的核心。「增加碳匯其實是一個附加性,」他強調,農民不需要放棄原本的作物生產,只要透過更友善的耕作方式,如減少翻耕、使用有機肥等,就能在原有的收入外,獲得額外的碳匯收益。「它應該是在進行原本農業或林業管理之後,落實減碳、永續過程的其中一個選項。」
除了北港的專案,林宗富表示包含台中和彰化海線地區、宜蘭、南投,都有評估中的專案。他更看好團隊有了成功經驗,未來有機會至台灣的友邦和東南亞服務。
林宗富認為,台灣的自然碳匯雖然起步稍晚,但軟、硬體整合的效率與進步速度快,未來在方法學的演進、綠領人才的培育上將迎來爆發期,「這比較屬於團體戰,目前的案子都是希望能喚起關注。」
更新時間|2025.10.15 18:3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