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8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時事
以色列又開火!加薩擊斃6巴勒斯坦人 以軍:越界違反停火協議
2025.10.14 17:31
以色列與哈瑪斯衝突屆滿2年,近日在美國總統川普調停下,終於達成第一階段停火協議,協議生效後,已有超過50萬巴勒斯坦人返回加薩,不過今(14日)再度傳出以色列軍方在2起事件中開火,共擊斃6名巴勒斯坦人。

時事
以色列批准「加薩停火協議」含釋放人質 納坦雅胡:處關鍵時刻
2025.10.10 09:59
以色列政府已正式批准一項停火協議,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強調「我們正處於一個重大的關鍵時刻!」該協議內容包含釋放被扣押的人質與歸還遇難者的遺體、以色列從加薩部分地區撤軍、人道物資進入加薩。

時事
以哈談判「已簽署和平計畫第一階段」 川普:週末可能前往中東
2025.10.09 07:45
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展開談判,尋求和平解決加薩戰爭問題之際。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雙方已簽署和平計畫第一階段,隨著結束加薩戰爭協議的談判進展,他可能於週日前往中東。

時事
以色列同意撤軍 川普:哈瑪斯確認後「即刻停火」
2025.10.05 09:59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以色列同意在加薩走廊設置「初步撤軍線」,一旦經由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確認,停火將立即生效,並展開人質交換作業。

時事
外交部強硬回應巴方錯誤標示 重申無承認巴勒斯坦規畫
2025.09.22 20:12
外交部22日回應,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在社群平台X上傳全球地圖,將台灣列為「承認或有意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甚至逕自將台灣納入中國版圖,並標示為已承認巴勒斯坦,這種做法嚴重不尊重台灣主權。我國政府強調,目前並無承認巴勒斯坦的規畫,並已向巴方表達立場,呼籲雙方應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建立友好交流。

時事
英加澳承認巴勒斯坦國「拒哈瑪斯執政」 葡萄牙跟進挺「兩國方案」
2025.09.22 08:20
英國、澳洲與加拿大週日同時發布聲明,宣布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不過也強調這是基於以色列正在摧毀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各自建國的「兩國方案」前景,得以承認巴勒斯坦建國來維護這個以外交手段和平解決以巴衝突的方案,同時重申拒絕掀起加薩戰爭的哈瑪斯繼續在加薩執政。在此之後,葡萄牙也宣布跟進承認巴勒斯坦國。

時事
泰晤士報:待川普國是訪問後 倫敦將承認巴勒斯坦國
2025.09.18 17:58
根據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英國政府計劃在本週末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並選擇在美國總統川普結束國是訪問、離開英國後宣布。過去,川普曾明確表示反對這項舉措。

時事
彰顯人道關懷精神 駐以代表處參與巴勒斯坦醫療計劃
2025.09.16 19:04
我國駐以色列代表處15日宣布參與國際性慈善組織「拯救兒童心臟基金會」(Save a Child’s Heart)推動「救治巴勒斯坦心臟病童及培訓巴勒斯坦醫護人員」合作計畫,彰顯台灣秉持衛生醫療無國界、人道關懷無國界的普世精神。

娛樂
影評/《邊境風暴》 人是怎麼壞掉的
2025.08.22 07:28
故事講述一對巴勒斯坦表兄弟,逃離黎巴嫩難民營後暫居希臘雅典,計畫要救出還在黎巴嫩的妻兒前往德國。儘管希臘政府協助基本生活所需,但他們為了籌措偷渡費仍得偷竊、搶劫、賣身,對當地無辜居民下手、利用同胞的信任去壓榨欺騙。懷想的「家」仍在他方,他們卻已離原本的自己越來越遠。

娛樂
《邊境風暴》取材難民真實逃亡故事 導演稱驚悚程度直逼《猜火車》
2025.08.20 14:52
電影《邊境風暴》揭露巴勒斯坦難民的生存真相,導演馬赫迪弗萊費爾(Mahdi Fleifel)也出身自難民營,他選角不妥協,耗時2年半,甚至不惜開拍前3天臨時換角,只為找到能承載影片靈魂的阿拉伯演員。

時事
快訊/與美唱反調! 澳洲總理宣布9月聯合國大會承認巴勒斯坦國
2025.08.11 11:57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今(11日)宣布,澳洲將在今年9月的第80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此舉將使澳洲與其主要盟友美國的立場產生分歧。美國至今仍主張,在未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前,不應承認巴勒斯坦國。

時事
英媒報「強生挺台」! 直言:比巴勒斯坦更有建國資格
2025.08.07 10:56
前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近日訪台,5日於「凱達格蘭論壇:2025印太安全對話」中發表演說,直言「台灣比巴勒斯坦更有資格被國際承認為國家」,此番言論引發國際關注,英媒《每日電訊報》也以此為標題重點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