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該書借屍還魂,英譯節錄本《吆屍人》《洞洞舞女與川菜廚子》出版,讓他在西方世界一夕成名,波蘭作家卡普欽斯基讚「《吆屍人》是一本偉大的報導文學,是夢幻般的輓歌,是能夠流傳後世的有關中國歷史的經典。從書的標題可以聯想到作者——廖亦武跟他書中的那些人物聊天的時候,就像跟鬼魂在聊天一樣。
他的訪談言語活潑,筆下的受訪者語言活靈活現,彷彿就坐在讀者眼前,但他卻說:「我寫的這些人他們都不會講故事,如果用錄音機悄悄地錄下他們的話,你會發現大部分都是廢話,大部分都聽不下去,你只是1個面帶笑容的狙擊手,埋伏在1個地方,露出1個槍口,當他說廢話說2、3個小時之後,突然說到一個閃光的地方,你要緊緊地抓住。1個訪談2、3個小時,也許就是這個5分鐘,8分鐘是有價值的地方。」
他曾採訪過一個102歲的修女,講雲南土話,他得藉助翻譯才能理解,「老人家口齒不清,說東說西,說到我都快要絕望了,突然說到她70多歲的時候,背著一個90歲的老太太在大理政府面前絕食,她把一個90多歲的老太太擺在那裡,2個人餓著,28天,用這麼個方式把教堂要回來,她講這個故事不過3、5分鐘,我要她再講一遍,她又把話題扯到其他地方去了。我在寫的時候想整個訪談的高潮應該是這個,所以在篇幅的剪裁,得完全像寫一篇小說,得把重點放在這裡,如果像是傳統新聞寫作寫下去,會看不下去的。」
他自嘲自己的酒量也是在採訪訓練來的,為了採訪一個木訥的遺體整容師,連續和他喝了3天3夜,才得到精彩的故事,「要聊天聊到對方覺得跟你很親近了,可以隨意開玩笑、污辱你的地步,這樣他就會覺得他比你高明的多,就會說真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