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曾有那麼一刻,你忍不住在網路上開罵,或加入一場充滿尖酸苛薄言論的混仗,日後自己後悔不已,因為你平常根本不會脫口而出這些話。當下你或許自認義正詞嚴,但在旁人聽來就是很不舒服、很過分,幾近人身攻擊。
沒錯,你已經成為所謂的internet troll,這個詞彙可以涵蓋中文裡的網路酸民、魔人、小白、噴子等,泛指專門在網路上用挑釁、羞辱、謾罵或騷擾性的文字,製造或參與發起事端的人。
美國史丹佛與康乃爾大學的資訊科學家,最近發表一份研究顯示,一個平日表現理性的人,在網路上卻會發布含有攻擊或騷擾性內容,其實相當普遍。而星期日夜晚10點到星期一凌晨3點,是這種行為最猖獗的時段。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網路謾罵叫囂,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風氣,嚴重侵蝕現代人最重要的溝通平台。臉書提供各式隱私管理功能,就是讓我們不必受困於許多路人每天指手劃腳的閒言閒語,甚至詆毀攻擊。
越來越多媒體網站關閉留言功能,畢竟要馴服動輒灌爆文章留言區的網路酸民、魔人們,實在太困難了。有些媒體花大錢設置過濾機制,例如採用Google旗下字母公司(Alphabet Inc.)Jigsaw研發的運算法篩選工具,利用人工智慧分辨留言的有害程度。YouTube與Instagram都有類似的過濾功能。Snapchat則一開始就沒有開放留言。
放眼當下,只有Twitter,網路上碩果僅存、真正的公開園地,正與酸民和魔人大軍進行殊死激戰,不幸的是,多數時候Twitter明顯落敗。
如果說,是網路讓我們變得刻薄惡毒,難道沒有人為手段可以扭轉這種現象?我們有沒可能實現網際網路發明的初衷:一個巨大、吵嚷不休卻十足符合公民精神的公共空間呢?
史丹佛大學研究人機互動的專家伯恩斯坦(Michael Bernstein),也是這份報告的作者之一,他指出,「我們總覺得網路上的問題,基本上跟自己無關,都是那些反社會人格的傢伙。但事實上,我們人人都有份。」
研究人員表示,狂熱偏激的網路酸民,或者說暴民,確實存在,他們會主動發起攻擊。騷擾、窺視、暴力威脅、精神或心理上的恐怖攻擊,以及嚴重的線上霸凌虐待,都是真實發生的事,需要被制止。但網路公司只關注最極端的累犯個案,顯然是見樹不見林。
研究顯示,這類網路酸言惡語很大一部分來自普通人。這是研究人員分析了CNN網站上1,600萬則評論,是否包含咒罵、騷擾及人身攻擊,得出以上結論。
人一旦上網會變得有攻擊性,一個重要因素是心情。研究指出,人的心情模式十分容易預測:上午通常比較愉快,然後隨著一日將盡漸趨消沈。每週的模式也大致類似:星期一心情最差,快到週末時就好轉。上網引戰的行為,大致也是循此規律。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種「堆疊效應」。在某則評論下遭受攻擊,或看到某則留言引爆戰火,會讓人忽視文章本身在說什麼,忍不住跳下去加入戰局。因此,只要有人糾纏不休,就很容易會誘發,或影響他人。這種行為與真實世界的幫派或暴民相去不遠,只是在網路上,更容易不知不覺被牽扯其中。這項研究還設置一個控制組,結果發現,心情不好加上接觸挑釁訊息,幾乎是火上加油,效果加倍。
雖然說網路公司沒有能耐左右一般人的情緒波動,但卻能控制他們一手創造的科技產物,例如塑造、影響討論的風向。人們在螢幕和鍵盤後面的溝通比較疏離,不容易將心比心,如果科技公司不願意負起社會責任,形同鼓動人們本能的衝動、敵意及反社會傾向。
其實還是有不用花大錢的方法,例如Twitter在今年2月推出1個新功能,用自行研發的演算法辨識惡意的用戶,遮蔽他的推文,不讓追隨者以外的人看到。最近Twitter更採取一些措施,來找出蓄意騷擾他人的帳號。Facebook與Google也各自有指認這類犯行的機制,並能視情節輕重施加懲罰。谷歌旗下的Jigsaw近來推出相關人工智慧產品,但據說成效仍不理想。
說實在的,用懲戒來調控評論,並不是釜底抽薪的作法。能激發用戶同理心,以及自省的能力,才是長久之計。挪威公共電視(NRK)要求觀眾在評論前,先回答關於文章內容的小測試,就是個新嘗試。
而社交網站與網路內容經營者,都有義務省思如何提升討論的內涵,而不僅止於處理網路濫用與暴力。畢竟,解鈴仍需繫鈴人。而每個人也需要自覺,可別一不小心魔人附體,因一時情緒,在網路上留下難以磨滅的不當言論。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