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07:04 臺北時間

【一鏡到底】睜開左眼

mm-logo
時事
從2004年開始接觸禽流感疫情,李惠仁花多年時間解剖、採樣、送驗、比對資料、訪談,逐漸拼湊出政府不願說的真相。
從2004年開始接觸禽流感疫情,李惠仁花多年時間解剖、採樣、送驗、比對資料、訪談,逐漸拼湊出政府不願說的真相。
然而媒體從封閉到開放,再到商業化,不過短短10餘年,充滿理想的記者面臨的是業配新聞的現實。李惠仁印象很深刻,有次採訪消費者投訴被瘦身公司花言巧語欺騙,但因為瘦身公司砸了大把廣告預算,記者一一被召回,受害者根本發不了聲。他的大嗓門急促起來:「你如果是那個人不會很幹嗎?什麼媒體第四權!笑死人!」
與其在這邊等死,不如出去找死,找死還有一點機會。
父親(右)教育李惠仁(左)逆向思考,不被制約。2008年父親生病,讓他決心離開商業媒體。(李惠仁提供)
2008年,他父親突然心律不整,昏迷休克,進加護病房急救,他才驚覺,從前護衛整個家庭的碩大身影變得乾癟瘦小,讓他幾乎認不出來,「我用掉所有假,在醫院陪爸爸,那段時間我一直在想,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
父親倒下這年,他39歲,他記得很清楚:這年2月12日,當電視台都在爭相報導連戰抱金孫的新聞,他在辦公室裡聽到總編輯怒吼:「你是豬啊!為什麼別台有拍到連方瑀從一品大廈走出來,你們沒有?去想辦法給我補回來!」像是在寒冬中清醒,他當下決定辭職,不願看到新聞充斥沒有價值的訊息。
離職後他向公視提案,拍了紀錄電視新聞攝影記者心路歷程的紀錄片《睜開左眼》。片中一名記者說:「與其在這邊等死,不如出去找死,找死還有一點機會。」這句話就像是李惠仁當下的生命註腳,他真的離開舒適圈,出去找機會了。他說,當時真的是鬆了一口氣。
最愉快的就是找到真相、關鍵拼圖拼上去那一刻。
他開始當一個獨立調查報導者,用60分鐘以上的紀錄片取代過去短短一分半的電視台報導,像是復仇。但獨立以來的日子,收入不若以往商業電視台,他得接拍婚禮攝影、做些能賺錢的活兒,偶爾媽媽擔心他,也會偷塞1、2萬元。以為他壓力大又辛苦,李惠仁卻說自己拍每部片都非常快樂。他一臉笑嘻嘻:「我都把《不能戳的祕密》當作調劑身心,做完一部片子的空檔,就來戳一下。做調查要找證據,當你找到證據時,會想:被我抓到了吼!最愉快的就是找到真相、關鍵拼圖拼上去那一刻。你說累嗎?其實蠻好玩,蠻調劑的啊!」
李惠仁(右1)曾任超視、民視、三立、東森攝影記者,親歷許多重大社會事件。圖為他拍攝921地震災區。(李惠仁提供)
他就像童話「國王的新衣」裡的孩子,敢於嘲笑沒穿衣服的國王。馮賢賢說:「在我們的文化裡,不鄉愿是不容易的。台灣社會迷戀學者,他們得到非常多資源,擁有超大發言權,但他們的行為很少被檢視。他揭發學界系統性地為政府護航,為了自己的學術利益而作弊。他不怕被貼標籤,也從來不會抱怨沒錢、經營困難,可能因為太太、小孩都很支持他。他父親對於他養成健康的性格很有幫助。」
李惠仁出生彰化鹿港,是家中長子,上面有2個姊姊,在國小擔任自然科學老師的父親不時出題考驗他的想像力。小三時,父親問他,瓜子殼掉到藤椅縫隙裡該怎麼辦?一般人憑直覺可能想到用筷子夾出,但只要把椅子翻過來、搖一搖,就會掉出來,「這對我影響很大,你習慣用『拿出來』去思考,就會被制約。」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