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漫畫主要是產業鏈沒有做起來,政府沒有整合。」蠢羊舉例,日本一個動漫就可以在麥當勞或連鎖商店做自己的玩具,或跟一些戲院合作,甚至可以出專屬的咖啡廳;但台灣漫畫家停留在單打獨鬥的階段,光是要行銷就很難。
此外,她提到現在的圖文作家是「漫畫重新活過來的跡象」,許多善用行銷的LINE貼圖插畫家,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但她也坦承,有些傳統的漫畫家並不承認這是「漫畫」。在網路興起的年代,蠢羊說,「這是一個世代的轉變,如何在網路這個免費的平台,你的東西雖然是免費被看到的,但他們還願意拿錢出錢支持你。這是行銷的問題。」
網路漫畫會有獲利模式嗎?「一定有的。有些創作平台可以讓讀者贊助,每個月200元或100元。」蠢羊下一個作品也想要嘗試在募資平台上,用讀者定期贊助的模式來推出。主題則是描寫棒球的故事,主角在夜市長大,「還是要想辦法跟台灣接地氣。」
未來有其他目標嗎?「就是繼續創作吧,我人生的意義就是為了創作存在。」
按讚加入《鏡漫遊》臉書粉絲專頁,關注最新ACG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