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一天的營業之後,麵包店往往要丟掉為數可觀的麵包。
這主要和麵包業的商業模式有關。畢竟麵包食用期限有限,櫥窗卻要一直維持品項充足。而麵粉成本相對便宜,所以業者基於成本效益的考量,通常寧可製作額外的麵包以應付臨時的訂單。
現在,賣不出去的麵包除了當做廚餘或是捐給慈善團體資之外,可能還有一個好的辦法:把它們做成啤酒。
過去十五個月來,他們共回收了3.6噸的麵包,銷售的啤酒所得則做為Feedback對抗食物浪費的款項。如今也登陸美國,在紐約釀造當地的麵包啤酒。
在今年四月的紐約翠貝卡電影節(Tribeca film festival),放映紀錄片《食物浪費的故事》(Wasted! The Story of Food Waste)時,也進行了第一批紐約麵包手釀啤酒的試飲會。
參與「麵包變啤酒」的紐約大學研究生霍茨蔓(Madi Holtzman),過去主要研究如何減少食物的浪費。她曾經研發用剩餘麵包製作布丁。她說自己對研究麵包「特別著迷,因為它是連愛心廚房這類機構都可能過剩而須要丟掉的食物。」
這種麵包啤酒的靈感來源,據說是Feedback創辦人史都華(Tristram Stuart)在參觀一家比利時的釀酒廠時,意外發現的古代巴比倫人的配方。這個工法程序,和一般手釀啤酒類似。他們在紐約最大的挑戰,卻是要找到適合的小型釀酒廠。因為在寸土寸金的紐約市,大部分手工釀啤酒規模都很小,沒辦法接受額外製作。
霍茨蔓說,去年她花了整個夏天四處拜訪釀酒廠。大部分的酒廠雖然對提案有興趣,但是往往本身的設備產能有限,最後是卻爾西手工釀啤酒公司同意接單,並在今年三月釀出了第一批的產品。
霍茨曼說,它的口味就像一般的手工釀啤酒。有點柑橘的氣味、焦糖的底蘊、還有類似烘焙麵包的麥芽溫暖感受。由於它釀製啤酒的原料部分是來自人們捐贈的麵包,所以它的售價比同類型的淡啤酒相對便宜。更重要的是,它的釀製過程也減少了啤酒的環境足跡(environment footprint)。由於穀物種植的農業型態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因此原料的再利用對環境保護格外有價值。
Feedback如今準備募集資金生產並販售第一批100桶的啤酒。產品預計在7月4日美國國慶的周末,在全食超市(Whole Foods)上市。
「美國吐司啤酒」(Toast Ale USA)製作影片在網路募資,計畫在美國國慶日推出第一批麵包手工淡啤酒。
參考資料:
Toast Ale, From Recycled Bread, Is Now Brewed in New York(New York Times)
This Beer Is Made With Leftover Bread Because Drinking Is Way Better Than Wasting Food(The Fast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