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律師事務所因應各地法院而形成的商業系統,如台北地院在30年前成立了士林分院(現在為士林地院),短短200公尺的巷弄間,陸續進駐了20多家律師及代書事務所,不過近年來經濟不景氣,目前只剩7、8間。
但是一般人難以從事務所招牌來判斷律師好壞,若不清楚律師來歷、背景,即便律師坐地起價被敲詐,甚或是接了案件後未提訟,當事人也會跪著感謝律師。
有不具名的律師透露,找律師第一步應從當地律師公會下手,接著撇除名牌律師迷思,並根據案件類來尋找個別領域專業。其實,許多律師、檢察官心照不宣,但多半暗示當事人「找律師,盡量不要找法院附近」。
該名律師也提到,法院附近的律師熟知當地院檢生態,恐透過幽靈抗辨來延長審理程序,或是明知「必輸無疑」,卻遊說當事人上訴,這中間的寫狀、遞狀、委託辯論的時間都是金錢,當事人不知不覺付出2到3倍的錢,卻還是打不贏官司。
該名律師強調,法院附近的律師接到的刑案以交通、酒駕、傷害較多,民事則以離婚、不動產糾紛、遺產繼承較多,不動產糾紛曠日費時,但只要打贏的報酬卻相當值得,以一個審級8到10萬與勝訴後加收5%的後酬,至少100萬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