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都不文青了 蔡康永
1962年3月1日生,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戲劇電影及電視學院編導製作碩士。曾任台北之音電台總監,《GQ》中文版總編輯。曾主持《翻書觸電王》《兩代電力公司》《真情指數》等。曾7度主持金馬獎頒獎典禮,2度主持金鐘獎頒獎典禮。以《康熙來了》紅遍兩岸三地,2017年執導電影《吃吃的愛》。
不過,他想一想,認為電影就是「賭太大」,「電視只要播出來立刻知道風向如何,可是電影像《阿凡達》,一搞就是15年,我真的是太佩服這種就是用生命去拍電影的企劃。一個幾億的布景搭下去,你根本不知道觀眾到底在乎還是不在乎,這就是電影揮霍而奢華的部分。」
所以他拍電影時變得很小心,把預算控制好,就不用承擔後面的票房壓力,維持了謹慎的個性。對於票房成敗,有一種「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的感覺。「其實說我膽子大,應該是現在我跟你聊天的這個階段。」蔡康永說的對,就像他每次主持《真情指數》,錄影前會把自己關在化妝室,訪問來賓時才能全力以赴,我也準備了很多功課,是該把蔡康永抓進時光機,回到那個還沒有《康熙來了》的時代。
給殘酷的社會 一封信
1994年北一女2位學生石濟雅、林青慧,相約在蘇澳自殺。她們是資優生,功課好到不行,留下的遺書卻寫著:「使我們覺得困難的,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挫折或壓力,而是在社會生存的本質就不適合我們。」當時社會議論紛紛,也有人猜測她們有同性情誼,師長卻出來斥責,這樣會傷害同學的名節。蔡康永為此寫了一篇文章〈給北一女的一些師生〉,登在《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這算是他生平第一封「給殘酷社會的善意長信」吧?這篇文章我還留著,想說蔡康永當時哪來的勇氣呀?
「我寫東西都很勇敢呀!你是哪來覺得我寫東西需要勇氣?」他細細看著自己多年前的文字,「當時就覺得,第一名校就這麼顢頇、官僚,就很會替同學打抱不平。這個文章倒是寫得滿有火氣的,應該是義憤填膺,北一女的女生自殺耶!」
在當年的文章中,蔡康永如此批判:「整個台灣中學教育,依然對愛情和性充滿盲目的戒心,像清末的人怕照相機會攝去魂魄那樣。課本裡可以歌頌任何一種人類的感情,就是不提愛情,好像人類文明,跟愛情或性都沒有關系似的。」諷刺的是,多年過去了,社會上仍有人對於同性情誼、性別平等教育存著恐懼,婚姻平權法案受到很大的阻礙。
對冷漠世事的人 很冷淡
蔡康永說他才不是大家以為那樣溫文儒雅的人,而是對很多冷漠的人反應都很冷淡,「你看我臉書,我其實不太跟我無關的人對話,隨便他們怎麼樣。如果那個大法官釋憲,沒有講出一個道理來,我也不會在臉書上罵人,我只覺得那是一個缺乏法學素養的人。」
所以這樣說來,我應該還挺幸運的。話說1996年我還在無所事事,某天在路上閒逛,決定溜進五星級飯店吹冷氣。走過某間會議室門口,突然有人喊了我的名字,還招手叫我進去喝杯咖啡,那人就是蔡康永。原來當天是《GQ》中文版創刊記者會,我居然躬逢其盛,還在隔天《娛樂新聞》的報導看見自己一閃而過的背影。此等奇幻的經歷,還真的是一輩子難忘。
可是,等等,蔡康永是怎麼認識我這個路人的?這問題我百思不得其解。而且該死的,這次我又忘記問了。
場邊側記
蔡康永每次碰到《鏡週刊》的記者(好啦,其實只有碰到我才會),就會好奇追問關於本刊的種種。這次照樣問了很多本人無法回答的問題,但我們都一致同意,上班不該穿著太寬鬆的西裝(歡迎對號入座)。
化妝、髮型:許瑟莨 造型:小ㄠ
★鏡傳媒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 自殺諮詢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 生命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