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大法官釋憲後,同志今年的年夜飯,真的能順利「回家」嗎?
37歲的台灣男同志Cooper端午節這天中午,他帶著媽媽給的粽子到妹妹家吃飯。妹妹小安,今年34歲,是一位女同志, Cooper從退伍後就與妹妹同住,直到妹妹去年搬出去與女友同居,Cooper不時透露希望有一天能搬進妹妹與女友的家,小安總回說:「你這麼喜歡我家,那你買跟我一樣的家具就好了。」話說得有點酸,但每次哥哥假日找她,她和女友都還是準備了飯菜,像今天就特別準備了沙拉和雞湯。
Cooper說:「以前回家,看到妹妹會覺得很安心,現在妹妹不在了,覺得有點寂寞了。」Cooper最近與男友分手,只好回老家吃飯,遇到假日,則找各種理由帶著媽媽的食物到妹妹家聚餐。
Cooper說:「雖然釋憲之後,我滿高興的,可是這件事可能與我無關,我是家中長子,還不知道怎麼出櫃,更不用說結婚了。」回家之路路遙遙,還好有妹妹相伴,「以前資訊有限,找到『一樣』的人很難得,發現妹妹也是女同志,我滿高興的。」小安高中就意識到自己的性傾向,常會帶「好友」回家,Cooper當兵時,打電話跟妹妹閒聊,問妹妹:「我看妳跟某某某很好的樣子,妳是不是同性戀?」小安沒打算隱瞞,直接承認,Cooper也就順水推舟:「我跟妳說,我也是耶。」
小安回憶當時:「我沒想過我哥也是同性戀,我傻住了,就回說:『喔,好啊。』」比起身為長子的壓力,小安豁達許多:「我看到電視在播婚姻平權的新聞,我會直接問我媽:妳怎麼看?」媽媽說,不反對也不贊成。小安不滿意媽媽的答案,還會趁機作性別教育。相對的,Cooper遇到電視上有任何跟同志相關的議題:「我能躲多遠就躲多遠。」
既然兄妹都是同志,身為長子又有婚姻的壓力,兄妹最常聽到的建議是:「你們可以跟對方的另一半假結婚嘛。」小安和Cooper都沒有考慮這個選項,小安說:「這樣會讓關係變得太複雜。」為了圓一個謊,編出另一個更大的謊只會將自己困得更深。
同志兄妹和一般兄妹一樣會吵會鬧,稍有不同的是兄妹兩人不太符合社會期待的性別角色。小安說,哥哥從小總是跟在她後面,一有事就要她出面跟爸媽溝通,小時候打架打不過她,便用膠水把她的課本全黏起來。父親開了一間家電維修的小店,Cooper寒暑假都要跟著父親外出工作,父親本想將生意交給兒子,Cooper認為工作太累,想到外面多看看,退伍後便當了上班族。
這幾年父親年紀大了,反倒是小安主動提議回去接父親的工作,她成了少數的女性電器維修師,從洗衣機修到大型冷氣機。這份工作得爬高、搬重物、曬太陽,小安說:「我從小就愛拆玩具,做這個工作剛剛好。」Cooper則有些內疚:「我好像有點不負責,把這個擔子丟給了妹妹。」
更大的內疚是對媽媽:「每次鄰居的小孩結婚,我常看媽媽到處幫忙,我知道她很想有那樣的日子,可是家裡有兩個這樣的小孩,是兩倍的打擊。」媽媽有時開口要幫他介紹女友,他總是在拒絕之後,又心生愧疚:「我怎麼連演一下,安慰媽媽的事都不肯做?」
對小安來說,家中有同志哥哥的壓力是:「我不怕出櫃,可是哥哥要怎麼辦?將來他出櫃的空間是不是更小了?」她擔心若自己出櫃,父母勢必更會將結婚生子的壓力全放在哥哥身上,她不能任性地只顧自己的幸福。
法律鬆綁了,傳統禮俗的壓力,回家的路依然遙遠。對這對兄妹來說,假日中午哥哥到妹妹家蹭飯,妹妹罵哥哥生活沒規劃,吵吵鬧鬧的「中途之家」,是他們最接近家的一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