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文字冒險》(Wikipedia: The Text Adventure)以維基百科內真實存在的條目構成的虛擬世界,比如選擇進入「迪士尼樂園」,畫面會出現以8位元點陣繪成的迪士尼樂園和文字介紹,第二段文字讓玩家選擇往東南西北等方向走,連結到另一個相關的地方,比如向南會連到迪士尼樂園加州冒險樂園的Grizzly Peak,向外延伸,以條目串條目,創造出一個專屬於你的的虛擬世界,像是一本互動式的地圖。
維基百科每個條目中,總有不只一個其他條目,使用者因為一個感興趣或需要查詢的條目進入維基百科後,往往會因為看到該條目內的其他未知或有興趣的新條目而點開新分頁,在條目連條目間吸取新知或純粹打發時間。開發人員Kevan Davis,以維基百科的這個特性為靈感,突發奇想地將相關條目設計成一連串的網頁探險遊戲,讓使用者以遊戲的方式進行一般維基使用者的活動。遊戲以類似PTT命令字元的方式進行,為配合遊戲簡便與復古,Kevan Davis甚至特意將維基百科的圖片壓縮,去除多餘的顏色後,讓照片看起來像是8字元點陣圖,看起來更像是80年代的文字冒險遊戲,增添復古氣氛。
若在冒險途中,覺得某張圖實在太有趣了,可以輸入「take___」將該條目收藏至背包,但不是每一個地點、物品或人物都可以執行該命令;輸入「talk to___」與特定人物談話;若覺得壓縮過的照片失真到你無法辨識,想檢視原始圖片,可輸入「focus」;玩家可以照著指示乖乖將地圖探索完,或輸入「go___」直接前往指定條目等,遊戲還有一些很初步,但非常適合花點時間摸索的小設計,非常值得推薦喜歡在打發時間之虞,還能稍為學到一些新知的悠閒玩家。
設計者Kevan Davis在2015年11月的「NaNoWriMo」小說創作挑戰中有了些啟發,他將小說創作連結維基百科,設計一套API(應用程式介面),自動提取維基百科內容,將其串起成為一本小說。結果這次的創作並不是那麼成功,Davis形容成果像是「《環遊世界80天》的時光破碎版本」,整部小說以破碎的句子連接,且當遇到下一步選擇,這套API幾乎都是選擇向東走,最後回到原點結束故事。
他設計的這一套API太專注於物理位置,包含該描述與相對位置訊息,這次的失敗並沒有讓Davis感到太多挫折,反倒給了他靈感,就是將下一個方位的選擇權放到人、也就是真實玩家的手上,讓這套API不再是自動小說寫手,而是一套文字冒險遊戲,因此創作出《維基百科:文字冒險》這款小品遊戲。
Davis說,他並未在《維基百科:文字冒險》中另外添加自行撰寫的條目,所以玩家不會在遊戲間找到任何彩蛋或任務(但他另外承認他塞了一些笑話在裡面),因為他在初步測試中,判斷人們在這樣最基本的遊戲中還不需要那麼多刺激。「人們在自己設定的任務中已經享受了足夠的樂趣。像是從不知在哪兒的偏遠地區,將自己領航回家鄉,或純粹在不同城市間走動,另外還有人喜歡收藏特定寶藏或古怪的事物。」
若是喜歡特殊挑戰的玩家,Davis推薦了幾個「路線」,像是現實生活中不容易探索的Pripyat(因車諾比事件而廢棄的城市)、尼泊爾的羅布崎峰(雖然主峰珠穆朗瑪峰有許多相關條目,但要如何走到羅布崎需要一些巧思),最後推薦的是白宮(找找看哪一個條目繪描述白宮內所有房間)。
會想要設計這樣的遊戲,還與Davis對於家鄉的情感有關,他曾經花了非常多的時間,透過維基百科來認識他的家鄉。「羅馬擁有的高密度的現代建築以及淵厚的歷史,(維基百科)讓你從古羅馬城鎮風景一路看到蓋到一半的摩天大樓,以及早已被拆毀的17世紀咖啡廳。」
按讚加入《鏡漫遊》臉書粉絲專頁,關注最新ACG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