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故事,讓我們見證了多元成家的真實樣貌,不純然是夢幻無暇的烏托邦,也不盡然如外界所言,會破壞傳統家庭的核心價值。同性戀的家庭,所要面臨的各種喜怒哀樂,幾乎跟異性戀家庭沒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此行也採訪了陳子良的丈夫思鐸(Stuart Chen-hayes),他是如何看待這個多元成家?又是如何理解陳子良呢?以下是他的說法:
子良很溫柔,對他而言,並不會把性別侷限在傳統框架,認為男性應該怎麼樣才對,他能夠跨越一般認知做好自己。我是諮商師,但是在我們的關係裡面,我不需要成為一個諮商師。子良從來沒有要求我擔任他的諮商師,這一點讓我很自在。
我認識他3個禮拜,就覺得這是我要廝守一生的人了,我們在一起20幾年,雖然有過懷疑,但都過去了,目前對彼此的確認感愈益強烈,沒有淡掉。我覺得子良的本質始終沒有改變,甚至發展得更有深度,也更成熟,比如他對「身為同志」的自我認同更加明確了,也活得更開朗自在,這樣的認同,絕對有助於伴侶關係的互動。
有一件事讓我很深刻。子良在情感方面很坦然,不會壓抑自己,他感動了就會掉眼淚,也很勇敢做自己,每次看到子良總是一派自然把情感展現出來,令人很有感觸。我們經歷了許多事件,從第一次在芝加哥的儀式性婚禮、愷樂滿月、在紐約合法登記、愷樂13歲舉辦成年禮,生命中每一個重要階段的事件,子良總是陪在我身邊,我很感動。
平常下班,都是子良在燒菜,他廚藝好,又非常用心,把所有的愛與關懷放在食物裡頭,讓我和小孩細細品味。相處上,我們的價值觀十分相似。我們都擁有左派思想,也反對種族歧視,對同志平權運動和氣候變化等議題都有同樣程度的關懷。我很喜歡台灣,也常會跟他一起討論關於台灣的各種想法。雖然,在任何關係裡都難免會有衝突,但我們已經能夠理解彼此個性在先天上的差異,所以不會刻意去要求對方配合,一碰到衝突,開始會盡量去想到雙方的先天差異,而不是去質疑對方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不改進,畢竟個性這東西可以調整,但本質很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