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7 17:52 臺北時間

【搞笑諾貝爾】別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之一

mm-logo
時事
搞笑諾貝爾獎1991年開創至今,已有近27年歷史。桌上擺的是創辦人馬克.亞伯拉罕斯,歷年來最自豪的典禮道具和獎盃蒐藏。
搞笑諾貝爾獎1991年開創至今,已有近27年歷史。桌上擺的是創辦人馬克.亞伯拉罕斯,歷年來最自豪的典禮道具和獎盃蒐藏。
科學給人的印象可能是嚴肅又沒人性的,一本科學雜誌《不大可能的研究》(Improbable Research)和它一年一度舉辦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試圖要改變這點。《不大可能的研究》被形容是最瘋狂的科學雜誌,收錄〈對青少年樣本進行之「挖鼻孔成癮症」的初步調查〉和〈麥酒、大蒜與酸奶油對水蛭食慾的影響〉等乍看像笑話、但其實篇篇有憑有據的科學研究。創辦人馬克.亞伯拉罕斯(Marc Abrahams)花大半輩子的時間,找出科學怪異而誘人的那面。而每年9月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也試圖用玩笑的角度,看待世界上某些正經的問題。
「2016年第26次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生物獎,得獎的是…Charles Foster 和 Thomas Thwaites!」典禮主持人馬克.亞伯拉罕斯(Marc Abrahams)宣布得獎者,會場一片歡聲雷動,人手一架紙飛機射向舞台,他接著宣佈得獎理由:「前者學習以獾、水獺、鹿、狐狸和鳥等動物方式在野外過活,後者委託義肢專家製作一對山羊假肢,混入阿爾卑斯山的羊群裡生活三天。」得獎科學家戴上假肢,像隻羊兒「走」上台領獎,笑聲迴盪在莊嚴典雅的禮堂裡,氣氛的反差讓人更藏不住笑意。
典禮特地選在莊嚴的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舉辦,營造嚴肅和幽默的對比,另一種反差感則是一群聰明絕頂的科學家,在舞台上做出的各種滑稽動作。(東方IC)
看似無厘頭的不只得獎原因,頒獎典禮本身也是如此。2016年號稱是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但其實已經是第26次的第一屆。「每一屆都是第一屆,為的是永遠年輕,永保活力。」馬克這麼說,他是搞笑諾貝爾獎的萬年司儀與創辦人,也是主辦單位《不大可能的研究》雜誌總編輯。
搞笑諾貝爾獎得主雖然不會獲得鉅額獎金,但可以在台上用12個單字解釋自己的研究,並從真的諾貝爾獎得主手中獲得獎盃。這個獎的名稱源自似諾貝爾的「noble(高貴的)」反義詞「ignoble(不名譽的)」,趕在每年10月諾貝爾獎前,表彰10個「不能也不應被重複的科學研究」。
既然是「不名譽的」,馬克辦這個獎是為了要嘲諷科學家嗎?
「世界上所有其他獎都是頒給最好或最糟的,但搞笑諾貝爾獎不評斷好壞,它唯一的標準是要『先令人發笑,再引你深省。』」馬克解釋發明此獎的初衷,「科學家的工作,就是要試圖了解沒人了解的東西,既然前面沒人成功過,你可能也不會成功。科學家的日常就是不斷體驗失敗、接受失敗,再往下一個感到好奇事物前進,很偶爾會有次盛大的勝利。如果可以有點幽默感,學會自我解嘲,人生難道不會更美好嗎?
搞笑諾貝爾獎27年前剛開辦時,很多科學家因擔心影響學術前途拒絕領獎;但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科學機構想盡辦法,主動向他自薦。現在馬克尋找受獎者的方式,除廣泛閱讀科學期刊外,每天睜開眼,就有上百封推薦信寄到他信箱,他過濾出可能得獎的研究後,再與100多位搞笑諾貝爾獎委員,透過電子郵件和每月例會評選。
2014年以《人們在吐司上看到耶穌像時的反應》研究,獲得腦神經科學獎的科學家 Kang Lee,在信裡告訴我們,「馬克打電話通知我的時候,我真的很興奮!我一直暗自夢想可以得到這個獎,身邊其他腦神經科學家的朋友們也盼望好多年希望得獎,卻沒人真的成功過。」由此可見搞笑諾貝爾獎在科學界的人氣。
拜訪馬克之前,我們想像搞笑諾貝爾獎的辦公室,是位在鬧區的辦公大樓。尋著馬克給的地址,我們走到距離哈佛大學5分鐘的溫馨住宅區,站在一幢兩層樓的鮮豔色彩房屋前,才知道原來辦公室就是他家。1994年專心投入這本雜誌後,馬克成了SOHO族,靠著寫稿、演講、雜誌訂閱和典禮售票維生。他的書房兼當編輯室與會議室、27年來沒有正式員工,屋裡的玻璃櫃像個小型的搞笑諾貝爾獎博物館,展出歷年獎盃與典禮道具。角落擺著一台電子琴,每年典禮上,他與寫心理學專欄的作家太太,會一起自編自導科學主題的歌劇。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