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發展目標:2030領先全世界
發展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如今是中國科技巨頭如騰訊、百度、阿里巴巴投資的重點項目,應用範圍擴及金融、電子消費、到無人車。
而政府方面,中共領導人更把AI當成中國由世界工廠轉型為科技領導者、由經濟大國躋身經濟強國的關鍵。
根據國務院上週「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列出的三階段目標如下:
- 第一步是力爭在2020年AI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初步建成AI技術標準、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鏈,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AI骨幹企業,AI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兆元。
- 第二步是力爭在2025年達到AI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屆時AI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兆元。
- 第三步是要在2030年達到AI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皆為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AI創新中心;屆時AI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兆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兆元。
過去,中國官方發展科技產業戰略計畫成效不一。在2009年,北京當時推動計畫要成為電動車的領導者,目標在2020年達到年銷售量500萬輛。在官方高額補貼政策下,中國在去年已超越了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但總銷售量仍僅達30萬輛。
中國AI虎視眈眈 挑戰矽谷龍頭地位
不過,中國如今在AI發展的快速崛起,確實讓美國科技界坐立難安。以人工智慧協會的年度大會為例,去年當大會宣布2017年的會議,要於一月底在紐奧良舉行時,竟引發了議程討論的小危機:因為日期正好碰上了農曆春節。
由於這個過去一向是美國主導的大會,如今中國研究者已經成了重要主角,因此整個行程必須重新安排。
最後大會延後了一個星期,地點也改到了舊金山。如事先預估一樣,大會上出現眾多的中國研究員,來自美國和來自中國的被認可論文數量幾乎不相上下,這是三四年前難以想像的發展。
事實上,美國官方也注意到中國AI研究的火紅發展。 去年十月,即將下台的歐巴馬公布了白宮AI研究的戰略計畫,其中提到了美國在AI研究當中最熱門的深度學習領域,期刊論文數量已經不再是世界第一——中國已取而代之。
中國在AI的成功,部分來自於官方對大學科學研究的整體投資。過去十年,官方研究經費平均每年都是以雙位數字成長。西方學者注意到,過去參加國際AI會議的中國研究者多半來自北大和清華,但是如今研究論文的發標來自全國各地不再僅限精英學校。
大學研究經費另一個重要部分,來自中國的科技業。人工智慧的研究需要即時、大量的數據,和可提供測試的平台。中國的科技巨頭如百度、滴滴打車、騰訊都陸續設立自己的AI實驗室。擁有億計用戶的這些企業擁有以億計的用戶,可以取得大量數據來訓練人工智慧,偵測模式所需要的數據。
而大學的學生不只可以申請這些科技公司提供的獎助學金,還可以借助如騰訊的微信讀取海量的數據。反過來說,騰訊也可以與學術機構一些最創新的研究建立直接聯繫的管道。而且,許多學生學業完成之後,可能就直接進入騰訊工作。
中國發展迅速 AI研究自成一格
而今隨著中國AI研究逐漸成熟,中國的研究社群也開始自成一格。
前史丹佛AI研究室主任,曾經創辦教育平台Coursera,及谷歌Google Brain部門,也曾任職百度Baidu Brain部門的吳恩達(Andrew Ng)曾舉自己的經驗為例,他說今年初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的一場國際會議之後,他發現在網路上很快就出現一些中文的相關討論串,他卻沒有看到任何英文的討論。
這種語言的問題,形成了中國與西方在AI競賽中的不對稱關係:中國的研究這多半會說英文,所以他們可以取得所有以英文發表的研究,而英語的AI研究社群卻不懂中文。
「中國深度理解英語世界最新的情況,但反之卻非如此。」吳恩達
吳恩達舉例說,百度比谷歌更早一年推出以神經網絡為基礎的機器翻譯語音辨識,準確度超過人類。不過,當谷歌和微軟各自達到這個成就時,在英語世界明顯得到了較廣泛的宣傳和報導。